東京殘奧|物理治療師連做六屆義工︰令運動員「砌」到尾係我任務
東京殘奧今日(5日)落幕,港隊今屆成績不俗,連同朱文佳今早在男子羽毛球SH6級摘銀,共取得2銀3銅成績。事實上,每面獎牌均得來不易,「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運動員往往於電光火石之間決定誰勝誰負。如何讓運動員能夠保持最佳的狀態參賽,便是他們背後「無名英雄」的任務。
註冊物理治療師鍾惠文,為殘奧港隊的無名英雄之一。他自1996年亞特蘭大殘奧會起,便一連六屆跟隨港隊出賽,主要負責輪椅劍擊隊,「令到運動員可以砌到最後嗰刻,就係我哋嘅任務。」然而,其實物理治療師只憑一腔熱誠義助運動員,鍾惠文將於下文向讀者介紹物理治療師的工作,以及殘奧會的種種秘聞。
1996年首次隨團參加殘奧助贏四面金牌
運動員於奧運會期間,需一連數日承受高強度的比賽,當中對精神及肉體的消耗,更是旁人難以想像。而物理治療師的工作,正是幫助他們保持最佳的狀態參賽。1996年亞特蘭大殘奧會中,港隊於輪椅劍擊中取得四面金牌。當時為鍾惠文首次隨團擔任物理治療師,他自豪地說「嗰次我哋好開心,因為啲隊員話我哋同第二隊比賽,分別在於打多一個隊員,就係打多個物理治療師!」
鍾惠文為輪椅劍擊港隊的老臣子,由1996年起一連六屆隨團擔任物理治療師,直至今屆東京奧運,因工作未能抽身而無奈缺席。也許市民會以為,隨團物理治療師受體育協會邀請,能獲得不錯的薪酬。但鍾惠文坦言,他們以義工的身份,一心只為殘障運動員盡一分綿力,一年最多曾請假20多日隨團出賽。「都開心嘅,開頭我哋同輪椅劍擊隊出去,一個獎牌都冇,基本上弱隊嚟,之後慢慢睇住有牌攞。」
相關閱讀︰東京殘奧|首位港產殘奧級別鑒定官揭秘︰點解余翠怡輸畀次級選手
其實殘障運動員出賽前,除了教練的指導、他們自身的努力外,物理治療師的工作亦必不可少。鍾惠文透露,物理治療師除了為運動員處理新傷舊患,亦按摩、拉筋,讓他們盡快回復體力。有時,甚至身兼護士的工作,為運動員清洗傷口。同時,因殘奧會限制隊伍人數,他們更為有需要的運動員,照顧其起居飲食,包括推輪椅、扶抱、洗澡等,因此部分教練更持有物理治療師的專業資格。「好偉大㗎佢哋,冇得頂!抬出抬入,日頭同佢哋比賽,夜晚返到去仲要幫佢哋沖涼,呢班同事做緊嘅嘢,不折不扣係無名英雄!」
殘身會期間每日睡覺4小時
鍾惠文憶述指,在長達兩周的殘奧會,因人數限制,隨團的後勤人員不足,每日僅睡4小時,「其實嗰兩個禮拜殘奧真係做到殘。」但他透露,物理治療師最大的挑戰,並非處理運動員的傷勢,而是當運動員受傷或傷患復發時,如何讓他們「頂硬上」繼續比賽。「好似以前有輪椅劍擊運動員差唔多去到決賽,真係打到肌肉勞損得好緊要,點幫佢扎住上呢?我哋冇得話醫好咗先繼續再打。」
回顧過去殘奧經歷︰原來賺得最多係我
然而物理治療師無償工作,犧牲個人睡眠質素,更需付出時間離港陪賽,究竟是什麼驅使鍾惠文多年來一直堅持呢?他坦言,本以為義助殘障運動員,後來才發現從他們身上獲益良多。他以2016年里約殘奧會為例,當時1500米T13級田徑比賽,阿爾及利亞選手(Abdellatif Baka)以3分48.29秒,刷新項目世界紀錄,比應屆里約奧運男子1500米冠軍更快。「即係殘奧朋友畀你睇到,佢唔係睇自己幾disabled,相反係睇自己幾able。開頭以為係幫人,點知原來賺得最多係我。」
相關閱讀︰媽媽的神奇小子|導演籲關注殘障運動員︰啲人真係唔記得蘇樺偉
殘障運動員背後辛憂酸無人知
談到近日因電影再被關注的「神奇小子」蘇樺偉,鍾惠文直言,由於蘇患有弱聽,身體條件令他無法蹲低使用起跑器,與部分同是T36級別的運動員相比遜色,尤其在起跑的表現上。「但蘇樺偉個衝刺力好強,睇佢跑步呢,成隻豹咁,即係佢後面追上黎嘅力量好大。」不過他透露,蘇在運動員生涯的後期,大腿等部位已傷患處處。同時蘇受大腦麻痺導致的痙攣之苦,肌肉長期繃緊,亦難以對稱的步姿跑步,因此筋腱及腰骨亦患有痛症。「所以講真呢啲嘢冇人知,佢哋都捱得好辛苦。」
親眼於現場陪伴運動員出賽,鍾惠文認為,殘障運動員除了比拼技術外,每場比賽最後的數秒,均為意志力及體力之爭。因此他感慨,即使今屆殘奧會無暇義助運動員出賽,亦希望透過接受訪問等方式,讓更多市民認識到殘奧會。他解釋,除了物理治療師的幫助外,市民的關注能讓運動員獲得更大的信心。「所以我哋都開心㗎,令到運動員可以砌到最後嗰刻,就係我哋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