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海】沙螺洞換地保育現轉機 村民爭取賠償 冀自耕自足

撰文:鄧麗婷 梁融軒
出版:更新:

去年初,一片鮮黃的油菜花海吸引大批市民前來拍照、打卡,也再揭開沙螺洞近40年的土地發展爭議。新一年,油菜花再開,村民及發展商亦迎來解決紛爭的轉機。
大地主「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董事方松鏗不滿政府拖延換地多年,亦對持有土地受破壞而被政府控告感意興闌珊,本打算賣地退場。事件有峰迴路轉,前日(1月18日)出爐的施政報告表明,政府正積極考慮以大埔船灣已修復的堆填區,換取沙螺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
村民普遍歡迎方案,據悉,發展商將與村民對話,並已就換地草擬與村民的合同,包括賠償每間村屋估值的180萬建築費,但「細節要待開會商討」。

手機App用戶請至01新聞fb觀看影片

施政報告提及,政府正積極考慮,以大埔船灣已修復的堆填區換取沙螺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黃偉民攝)

沙螺洞去年初首現一片油菜花田,吸引大批巿民遊覽,然而花海位處「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環保團體憂慮生境被破壞,掀起一場沙螺洞保衛戰。前日出爐的施政報告為事件帶來一線曙光,報告提及:「政府正積極考慮,透過非原址換地方式,以大埔船灣已修復的堆填區換取沙羅(螺)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以長遠保育沙羅(螺)洞,同時繼續物色合適地方納入郊野公園範圍。」

有村民透露,「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無奈接受換地方案。(黃偉民攝)

換地選址短期內不可建屋

據上周三與土地擁有人「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公司)董事方松鏗開會的村民透露,早在數年多前,政府曾向公司提出,以船灣有一幅擬作公私營骨灰龕場的私人經營權,換取沙螺洞內具高生態價值的私人土地,及後卻不了了之,直至方向局方追問,才獲告知換地條件改為在船灣已修復堆填區發展高爾夫球練習場,礙於有關土地的發展經濟效益並不如理想,短期內亦不可建屋,公司將蒙受一定經濟損失,故有所遲疑,但最後亦無奈接受,因沙螺洞已確定不可發展。

公司與村民商討賠償

該村民引述方松鏗說,自己年事已高,第二、三代亦無興趣處理沙螺洞的「爛攤子」,即使船灣的土地只是一塊「豬頭骨」,但也是時候「作一個完結的妥協」。他稱,公司將與村民對話,並已有草擬的合同內容,包括賠償每間村屋估值的180萬建築費,但「賠償細節要待開會商討」。

村民表示,「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多年前收購土地時,曾承諾替居民興建160間村屋。(資料圖片/黃偉民攝)

村民要求保留村名、祠堂 「不容滅村」

對於換地,沙螺洞李屋村村民李國強回應說:「村民的平台反應好正面,歡迎一個終結的方案,因為已經糾纏了40年,是時候達到協議,安頓下來。賠償金額如何,留待下一步研究,但先決條件是祠堂、村落名稱要保留,我們不容許在這一代滅村,以及可優先取回舊屋地,待村民回流居住,這是底線。」

李屋村村民李國強(左)歡迎一個終結的換地方案。(黃偉民攝)

憂油菜花田不保

沙螺洞村民權益會會長張偉國則對方案保持中立。他稱:「發展商收地以來拖了40年,我們都由後生仔變成六旬翁,它卻一直未曾履行(興建160間村屋)承諾,現在未開居民會議,去向亦未明朗,也要待下一屆政府敲定。」他補充,除非公司有合理的安置,否則會繼續種菜。

對張偉國來說,沙螺洞不只是祖屋所在,也是過去十多年落地生根、自耕自足、經營士多為生的樂土。去年春天,他在張屋村外種植了一大片油菜花田,吸引數以萬計人次賞花,帶旺這條小村落。他說:「這是我們兩口子唯一養老的生存機會,不需要靠政府的救濟,已習慣這裡,也年過六十了。」

油菜花田位處「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及「自然保育區」。(黃偉民攝)
沙螺洞1997年被劃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村內有不少蝴蝶、蜻蜓聚居。(資料圖片/黃偉民攝)
村民去年11月尾撒下新品種的油菜花,農曆新年後有望見到花海。(黃偉民攝)

發展商:冀盡快展開商議 長春社:換地做法正面

代表「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的法律顧問張達明日前回覆傳媒時指,冀盡快與相關部門商榷,形容現時換地進展「十畫有一撇」,但就稱魔鬼在細節,未來仍要視乎換地條款及細節。

長春社助理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認為做法正面,解決了沙羅洞上保育與發展的長期矛盾,但當中政府並沒處理原居民訴求,擔心如發展商與原居民談不攏,就會為換地帶來隱憂。吳認為可將換地做法納入政策內,供發展商多一個選項,但其他類似個案須個別審視,否則會引來發展商囤地,「可能嗰啲地方毫無發展需要,亦無先決條件發展,點解你要換塊地畀佢去發展?」

政府消息指,沙螺洞面積達到約56公頃,私人土地佔了27公頃,由單一業主持有。大埔船灣堆填區面積約55公頃,已於1995年關閉,地皮部分目前已出租作高爾夫球練習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