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必泰|港大研究證靜脈注射傷「心」 籲針前拉後針筒避打中血管

撰文:朱海棋
出版:更新:

接種復必泰疫苗的不良反應,近日加入包括心肌炎及心包炎等,並主要出現在青少年身上。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領導的團隊發現,透過靜脈注射復必泰疫苗,會較肌肉注射令心酵素多近4.5倍,即心臟細胞更易受損,相信跟疫苗隨血液進入心臟引起強烈反應有關,建議醫護將針劑插入市民肌肉位置後,將針筒拉後察看,一旦有血液流出就要抽出針筒,避免誤打疫苗入血管。

按現時數據,每100萬劑復必泰疫苗,會出現約50宗心肌炎及心包炎個案,主要為12至29歲人士注射第二針疫苗後。袁國勇團隊以小鼠作研究,其中打首針後第二日,13隻老鼠透過靜脈注射復必泰疫苗,有8隻出現心肌細胞退化;6隻以肌肉注射復必泰疫苗,則有兩隻出現相關情況;對照組則有6隻以靜脈注射生理鹽水、6隻以肌肉注射生理鹽水,全部都無出現類似情況。

靜脈注射心酵素較肌肉注射增2至4.5倍

心臟受損其中一個指標為心酵素,指數越高代表越多心臟細胞受損。透過靜脈注射復必泰疫苗的小鼠心酵素達1328.2(皮克/毫升),而以肌肉注射復必泰疫苗及對照組分別只是237.5(皮克/毫升)及215(皮克/毫升),反映靜脈注射復必泰疫苗的心酵素高出後兩者至少4.5倍。

團隊成員之一、港大微生物學系科學主任張錦霞向《香港01》記者表示,復必泰疫苗的免疫反應強勁,當疫苗在靜脈注射隨血液流入心臟,會強烈刺激心肌細胞,可能會損害細胞釋放心酵素,因此心酵素指數亦會較高。

她提到,早前多國衞生當局建議,醫護替市民在肌肉位置打針時,直接注射疫苗便可,但其團隊不同意,認為即使在肌肉位置打針,醫護將針劑插入肌肉後,都應該將針筒抽後,留意有無血液,一旦發現血液就要另覓肌肉位置打針,避免疫苗進入血液,令心肌細胞受損引起心臟炎症。

大腿肌肉打針可避「傷心」 惟操作不方便

團隊又稱,另一種降低風險的方法是在大腿肌肉外側打針,但接種者必須穿短褲、裙或寬長褲,非常不方便。團隊強調,大多數心肌炎或心包炎患者,都能夠迅速康復,因此復必泰疫苗非常安全,死於復必泰疫苗的風險遠低於新冠肺炎。

袁國勇(右四)解釋,因繁忙未能跟團隊合照,故團隊以電腦技術加工,將頭像加插入圖片。張錦霞(右三)。(港大微生物學系提供)

衞生署:已提醒採用傳統方法接種

衞生署回覆《香港01》查詢表示,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和藥廠的接種指引,接種新冠疫苗應以肌肉注射方式進行。 因應專家最新的意見,衞生署和醫管局早前已提醒相關前線醫護,採用傳統方法 (即在注射前先行反抽確認無回血再行注射)為市民接種新冠疫苗,以減低在進行肌肉注射時意外進行靜脈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