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出行|加浸大人工智能技術 上的士輸入車牌自動計算下車時間
新冠肺炎疫情襲港逾一年半,政府為加強確診者的接觸追蹤,去年底推出「安心出行」應用程式,讓市民記錄曾去過的處所。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採用浸會大學的人工智能技術,用戶上的士並輸入的士車牌,程式便會根據用戶的動態轉變,計算其下車時間,更精準記錄用戶的行蹤,有關功能預料未來幾日便會通過審查,市民屆時便可更新應用程式。
資科辦強調程式下載量已達500萬次,當局亦已聆聽民意,上月底已公開程式技術規格,以及保安和私隱報告等,希望市民能放下介心,強調現階段不會考慮公開應用程式介面(API)。有資訊科技專家則直指,有關報告內容簡陋,未有詳細交代加密、解密等涉及私隱的內容,難以釋除市民疑慮。
透過「加速度傳感器」計算下車時間
浸大去年10月推出「新冠病毒風險警示系統」(BU-Trace),供師生在校內人流較多的地方記錄行蹤,與資科辦同期推出的「安心出行」不謀而合,負責研發程式的計算機科學系副系主任徐建良遂聯繫當局,進一步研發以近距離無線通訊(NFC)和人工智能(AI)等技術,用戶登上的士、輸入相關的士車牌後,程式便會透過「加速度傳感器」監察用戶的動態,從而計算出用戶的下車時間,並自行記錄在程式內,系統認定用戶已下車,便會停止監察,因此程式耗電量僅1成,準確度則高達9成。
料未來數日通過審查 只用於乘搭的士
「安心出行」預料未來幾日便會通過審查,開放予用戶更新,惟新技術目前只會應用在的士上,視乎情況再決定會否擴展至巴士、小巴和港鐵等交通工具,礙於這些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動態會較大,或會影響到計劃用戶下車時間的準確度,加上巴士和港鐵車廂等不便貼上二維碼(QR Code),徐建良的團隊將會繼續研究改良。
資科辦與港大研發的藍芽升級版「安心出行」顯然較為可取,惟資科辦助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產業發展)黃敬文透露,已在十多輛行走數碼港的專線小巴安裝發射器,透過人工智能測試同事的上下車時間,惟礙於耗電量較大,影響程式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坦言仍有不少技術問題,以及私隱和保安評估,暫未有推出的時間表,但強調巴士和港鐵均歡迎相關技術的應用。
資料辦重申安心出行不同於星韓收集資料系統
「安心出行」推出9個月以來,一直無法說服某些人對私隱安全疑慮。徐建良解釋,新技術依舊採用分散式(decentralised)設計,亦不需要使用網絡,再三強調程式運算並不涉及中央伺服器,亦不會收集用戶的個人資料及位置數據,與新加坡、南韓和內地中央收集用戶資料的系統有別,呼籲市民放心使用。
黃敬文補充指,「安心出行」下載量已達500萬次,至今「冇任何嘢發生過」,每當有新功能時,當局亦會隨即向市民報告以提高透明度,強調程式已通過獨立審查,上載到應用程式商店時亦會有嚴格的審批,當局上月已公開程式技術規格、保安風險評估、審計和私隱影響評估報告等,以回應市民要求提高透明度的需求。
至於外界要求當局公開多時的應用程式介面(API),資科辦則強調,上月公開的資料為獨立第三方的報告,強調除了涉及知識產權和資訊安全的部分外,已盡量公開內容,認為現時的方案「行之有效」。
新版安心出可加入電子針卡
「安心出行」今次更新亦會一併匯入電子針卡二維碼圖像檔案的功能,讓用戶可以選擇匯入儲存在手機內的相關二維碼圖像檔案,多一個途徑方便用戶將紀錄儲存在「安心出行」內,並在有需要時展示。
關注組識:應公開不涉知識產權原碼
數據科學家、互聯網協會開放數據小組召集人黃浩華認為,當局公開程式技術規格是少有的做法,可謂有進步,惟有關報告內容簡陋,「連grammar都錯錯哋」,形容「好似交功課咁」,尤其是與私隱有關的加密、解密溝通相關的內容落墨極少,市民難以掌握有甚麼資訊會傳送到伺服器,難以釋疑。
黃浩華續指,當局以知識產權和資訊安全作擋箭牌拒絕公開API,反指當局有明確方法避過這些問題,包括公開不涉及大學知識產權的部分原碼,又指資訊科技界專家可以「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等方法「爆到程式碼出嚟」,強調當局拒絕公開API不代表能提高安全系數,形容當局現時的做法與業界的要求有距離,「並不貼地」,當局再加推新功能,難免會令人質疑,「順手攞埋GPS permission(全球定位系統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