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朗奧運奪金|「佩劍一哥」嘆港欠固定賽場 籲家長毋須急報名
「香港劍神」張家朗在東京奧運男子花劍一路過關斬將,勇闖決賽並奪得香港史上第二面金牌,為香港「劍壇」創下歷史。
香港劍擊隊步上世界頂端,被稱為香港佩劍「一哥」的林衍聰難免心情激動,身兼教練的他坦言已接獲不少家長查詢想為子女報名,但提醒劍擊如棋道講求策略,年紀太小或未能享受當中趣味。
他又指,本港劍擊賽事很多時仍在使用「易跣腳」的捲席式劍道,場地亦較細,希望這面金牌可為劍擊運動員爭取一個固定場地,舉辦劍擊賽事。
林衍聰在2012年代表香港刺進倫敦奧運舞台,成為港隊首位出戰奧運的男子佩劍代表,亦取得多面亞洲劍擊錦標賽銅牌。他去年宣布退役,為15年的全職運動員生涯畫上句號,但生活始終離不開劍擊,目前在劍擊運動學院擔任佩劍顧問教練,繼續栽培新血。
▼7月26日張家朗勇奪香港史上第二金▼
金牌背後是多代人努力成果
這位大師兄大讚張家朗昨日表現平穩,盡顯成熟一面,沒有因為落後而心急,反而一劍一劍打上來,直至贏得金牌一刻,他形容先是「呆了」,眼淚繼而直流,認為今次成績是劍擊界多年來付出努力,代代相傳建立而成,心情難免激動。
三歲半可學劍 先膠劍入手
「劍神」為港爭光,林衍聰說張家朗打入八強時,已收到不少家長查詢學劍門檻,令職員一時應接不暇。
他說,兒童學習劍擊,可先從較輕身的膠劍入手,三歲半開始可報讀,上堂時提供膠面罩及手套,劍尖附有膠粒,刺中也不會感到痛楚;直至六歲開始可改為接觸鐵劍,摸索合適自己的劍擊運動,即花劍、重劍和佩劍。
他透露,目前學員年紀最大達約50歲,有人在年輕時暫時擱置劍擊,投身職場才希望重新執劍練習,甚至參與長青組賽事;也有人是陪子女上課,一同分析戰術,增加親子話題。
劍擊講求速度、反應、策略
劍擊掀起新一波熱潮,林衍聰以「好型」來形容劍擊,最初也是被一套制服吸引,接觸後才發現並不容易,是一個講求腦筋、速度、反應的運動。
他認為,家長不必急於為小朋友報讀,「劍擊不只是講求速度,還有策略性,有計謀去鋪排,就如下棋,每行一步,已要準備其後三、四步,小朋友未必真正領略到當中的趣味。」他說,家長為子女報班時應先考慮興趣,至於能否進入港隊,則視乎個人心態及特質。
比賽常見「捲席式劍道」 選手易跣
近十年劍擊俱樂部百花齊放,香港劍壇創下不少佳績。林衍聰說,本港以花劍為主導,對初入門的學童較容易上手及可打好基礎,其後重劍和佩劍漸受歡迎,令不同的劍擊運動趨普及。
香港劍擊贏得奧運一面金牌,林衍聰指,「運動員目前最欠缺一個固定的比賽場地。」他解釋,劍擊比賽多在體育館舉行,但場地細參賽人數有限,而且並非使用國際賽事上的固定劍道,而是方便收納的「捲席式劍道」,容易移位及「較跣」,令選手或因而受傷。他希望政府提供一個固定而合適的比賽場地,推動本港舉辦更多劍擊國際賽事。
▼7月26日張家朗勇奪香港史上第二金▼
▼7月26日在商場觀戰的市民為張家朗奪金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