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歷臣突暈倒響警號 醫生倡運動員定期體檢普及化:避免悲劇重演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運動猝斃時有所聞,丹麥球星基斯甸艾歷臣(Christian Eriksen)於上月的歐國盃賽事中突心臟驟停暈倒,震驚球壇,幸急救後逃過一劫。有醫學界專家表示,運動員進行高強度訓練時,心臟不勝負荷易致猝斃情況,惟目前僅得體院精英運動員及港超聯球員有定期進行季前體檢,以偵測隱性心臟病患。專家期望可將定期體檢及心臟評估普及化,免悲劇重演;又呼籲市民參與高強度運動如渣馬及三項鐵人賽前,可作體檢評估身體狀況。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由上周五(9日)一連3日舉行醫學界研討會,逾千與會者參與。學院亦宣布將會成立「成人先天性及心臟病學分會」及「運動心臟病學分會」,冀增公眾認知。(黃舒慧攝)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由上周五(9日)一連3日舉行醫學界研討會,逾千與會者參與。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陳藝賢表示,將會成立「成人先天性及心臟病學分會」及「運動心臟病學分會」,冀增公眾認知,及提升本港醫生的相關醫學知識及發展,並促進國際聯繫。

中大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骨科)系主任及教授、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會長容樹桓表示,患者未必有明顯病徵,當進行高強度訓練及比賽時,倘心臟負荷過大,便有機會出現心臟猝死,喀麥隆球員科爾於2003年洲際國家盃4強比賽猝斃便是一例。

他又指,體院有為精英運動員進行恆常的季前體檢,港超聯等職業足球隊亦有同樣安排,可及早偵測心臟異樣及其他身體問題,保障運動員的生命安全,惟本港其他運動例如籃球、排球、游泳等,在未有國際規範統整下,又或受制於球會資源,均未見相應做法,他期望未來逐步推動運動界引入季前或定期體檢,「但同時都好睇政府嘅政策點樣配合。」

容樹桓表示,體院及港超聯有季前體檢,惟本港其他運動例如籃球、排球、游泳等,在未有國際規範統整下,又或受制於球會資源,均未見相應做法。(黃舒慧攝)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馮以文則指,本港體育界心臟異常數據有限,已聯同其他專家發起研究,過去一年,曾為234名港超聯球員進行詳細體檢,7人有不正常發現,轉介經心臟超聲波檢查後,最終有1人獲診斷為心律不正,需以手術介入,但休養一個月後,已可重投比賽。他期望未來可進一步擴大本港數據庫,以及整合研究成果。

「渣打馬拉松」擬於今年10月復辦,馮以文認為參加者應根據運動的劇烈程度及身體狀況,決定事前應否進行體檢,「舉鐵、三項鐵人、馬拉松其實都值得去檢查。」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陳藝賢則指,不少港人患有「三高」等都市病,惟早期並無病徵,定期體檢可及早進出診治,他又提醒年輕人勿忽視體檢的重要性,「20幾歲都要做,唔好以為年青就天下無敵。」

馮以文表示,過去一年,曾為234名港超聯球員進行詳細體檢,有1人獲診斷為心律不正,需以手術介入,但休養一個月後,已可重投比賽。(黃舒慧攝)

講者之一、香港兒童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心臟科中心顧問醫生周百昌則簡介先天性心臟病。他表示,先天性心臟病是最常見的先天性缺陷,每1000名初生嬰兒,便有8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臟缺陷。他續指,本港並無患者完整數據統計,但單計兒童醫院內,去年已有約5000至6000名病人,情況不容忽視。

周百昌表示,即使患者於嬰孩時期已接受修復或矯正手術,但仍有機會受心臟衰竭、心律不正等問題困擾,長大後病情亦或有轉變,因此需持續覆診。他又提到,不少病人誤以為術後已「斷尾」,未有定期覆診檢視病情,「結果(病發),去到急症室先知大件事,有一、兩個病人情況仲嚴重到要換心(心臟移植)。」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