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女兒患血癌 母疲於奔命照顧精神壓力沉重 冀社會加強支援
新冠肺炎疫情襲港逾年,院舍等社福服務背負的壓力更加沉重。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過去一年被迫暫緩大型籌款活動,收入大跌一成,義工亦不便再到家舍協助打點日常,令前線員工的工作百上加斤,總幹事黃婷婷表示,疫情下家舍從不間斷服務病童家人,感激善心人和昔日院友繼續支持,亦希望社會能着眼於被忽視的病童家人,增加資源支援他們。她又提到,曾有年幼的病童以笑面對頑疾,教曉她勇敢、積極衝破所有難關。
24年前,首批入住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的Sara,當年為了照顧患血癌的唐氏綜合症女兒已疲於奔命,丈夫和媽媽亦背負沉重的精神壓力,她感激家舍提供協助,讓其一家走出愁雲慘霧,現在她不時都會與母親、女兒回到家舍做義工,以過來人的身份分享女兒的抗癌經歷。她慨嘆現時社會仍未重視對病童家庭的援助,希望日後有更多類似的服務,讓病童一家不致孤身對抗病魔。
1997年底,年僅1歲半的「唐氏寶寶」Sandra確診血癌,需要留醫威院,母親Sara每天往來醫院和荃灣住所,又要照顧剛出生的幼子,獨力撫養子女的Sara疲於奔命,在醫院護士轉介下,便入住相距威院僅4分鐘步程的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省卻交通時間,亦能隨時到醫院看顧女兒。
她表示,家舍最大的幫助除了是縮短往返醫院和住所的路程,亦能化身「情報中心」,讓家長們交流治療的資訊,並讓大家「圍爐取暖」,「感覺上有同你差唔多嘅人(對抗病魔)」,不致孤軍作戰,她慨嘆旁人未必理解其處境,「冇呢度未必捱得過」。
當年仍是手抱的女兒接連遭到病魔折磨,Sara憶述,當時遠在台灣的丈夫,在彼岸感到不知所措,要看心理醫生;其母亦不時躲在一角落淚,幸得工作人員和同路人的陪同、開解,才稍稍釋懷。最令她深刻的是家舍會請年輕學生來燒烤,打破一眾病童家屬愁雲慘霧的氛圍,讓他們能卸下肩上重擔,嘻嘻哈哈過一個晚上。
至於她自己,獨力照顧患癌的女兒,卻不如一般劇本發展,她並無感到晴天霹靂、亦無崩潰,反而是反應不來,「係事後慢慢消化先知咩事」,但消化後也沒時間讓她悲傷,只能硬着頭皮面對、「盡做」。
Sara樂天知命的個性亦遺傳給女兒,記者形容Sandra是「開心果」時,她表現靦腆,臉紅一紅、害羞地道謝:「啊!多謝多謝」,現場工作人員和記者都不禁笑翻天,其可愛一面正好為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注入動力。Sandra兒時經常回家舍做義工,又參加合唱團,訪問當日她亦在家舍幫忙分口罩。曾在家舍居住的婆婆,事隔廿載,仍不時到家舍幫忙,成為了家舍的一份子。
Sara表示,病童家庭壓力沉重,惟社會至今仍未有出現第二個類似「麥當勞叔叔之家」的機構,資源匱乏下,家長亦只能靠自己,以及由她這種過來人分享心得。
她現時在大角咀開設餐廳「小館 Hearty Bistro」,除了讓女兒日後可以以沖咖啡、製作小品料理為生,她希望日後小店上軌道後,可以聘請更多唐氏綜合症患者,讓他們能夠自力更生、減少被社會剝削的機會,也許就是把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的愛和互助精神承傳。
今年是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成立第25年,總幹事黃婷婷回顧過去25年協助過的家庭,不少家長都背負着沉重的精神壓力,甚至有母親抵受不住而做出自殘等傻事,幸得院舍職員和同路人幫忙,該母親才能走出悲傷,積極面對。
她形容孩子病重,家庭遭逢巨變,望社會增加對病童家庭的支援,政府及社福機構能夠投放更多資源去援助這些深受影響的一群,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是唯一為病童家人提供臨時住所的地方。25年過去,家舍仍然是風雨不改守護病童家庭,最大改變是現時入住的家庭大多是草根階層,劏房戶更佔約80%,家舍只有20多個房間,難以應付需求,位於觀塘的新家舍,將於2年後投入服務,屆時可提供66個房間,以幫助更多家庭。
過去25年雖然滿途荊棘,但一如其他慈善機構,去年初襲港的疫情是最大的難關。黃婷婷表示,疫情下年度的賣獎券、高爾夫球慈善賽等均要延後舉辦,坦言募款大減一成;義工亦未能到院舍協助,令同事的工作壓力和工作量均大增,但她慶幸仍有善心人會自行捐款、義工亦會為病童做小手作,又設立網上補習班,以另類方式為他們打氣,各出奇招支援病童及其家人。
10多年前一名來自孟加拉的男童,嘴部被腐蝕性液體嚴重灼傷,連舌頭和喉嚨都失去,他在2歲和5歲時,兩度來港治療時均入住香港麥當勞叔叔之家,黃婷婷憶述該男孩非常堅強、勇敢,做完一整天手術後亦不用服用止痛藥,只表示希望到遊戲室玩耍,從不流淚,笑着面對所有痛楚,啟發到她要笑着面對所有難關,亦要繼續「以生命影響生命」,與有需要的病童家人一起跨過所有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