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者籲打針:插喉生不如死 廚師患者一度失味覺 遭家人厭棄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兩名原本身體強壯的男子,去年相繼確診新冠肺炎。65歲的退休人士阿德一度昏迷數日,命懸一線;60歲的廚師Robert出院後飽受同事歧視,更被家人拒於門外。爬出「鬼門關」後,他們怕二次感染,在3月已急不及待接種新冠疫苗。二人憶述染疫經歷仍然心有餘悸,遂呼籲市民接種疫苗,阿德慨嘆:「呢個病可以摧毀一個完整家庭,但願世上唔好再有人患上新冠肺炎。」
醫院管理局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曾德賢表示,自然感染防止再感染的效果並非百份百,而且會隨著時間下跌。雖然二次感染通常病情較輕,他亦呼籲康復者盡快打針。

+2

60歲的廚師Robert於去年7月染上新冠肺炎,屬於第三波「茶餐廳的士群組」,留院約20天。他自言平日「一年都唔睇一次醫生」,當時因頭暈求醫,確診當刻感到非常愕然,「我咁健康,點會中到我(染疫)。」Robert的肺部感染嚴重,醫管局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曾德賢指,他入院不足一周「個肺接近花晒」,隔一周後漸漸改善三成,接近出院時肺花康復了一半,其後再慢慢恢復。病情嚴峻時,Robert一度需要聞氧氣、吊鹽水,亦失去味覺接近兩周。他憶述:「喉嚨好痛,完全食唔到嘢,呼吸同講嘢都好困難,連起身都難。但係我做飲食業,本身好鍾意食嘢,嗰時好辛苦、好悲觀。」幸而他獲恢復血漿治療,血清藥效助他脫離險境。

喉嚨好痛,完全食唔到嘢,呼吸同講嘢都好困難,連起身都難。但係我做飲食業,本身好鍾意食嘢,嗰時好辛苦、好悲觀。
康復者廚師Robert

不過使Robert最痛苦的,卻是身邊人不願摘下有色眼鏡。他康復後欲回家看看老人和小孩,但屢次以疫情理由被拒,「佢哋根本唔想我返去,變咗我一個人喺條街度飄流咁,覺得自己好可憐。」即使他已接種疫苗,家人還是著他遲點再回家。曾出現小型爆發的職場情況更甚,Robert康復後上凌晨班,同事在早上上班時見他還在餐廳,便會感到害怕,「佢哋好似唔想見到我,問我點解仲唔走。」種種歧視經歷令Robert懼怕再度感染。

政府在5月才宣布康復者只需接種一針,Robert在4月中已完成接種兩劑復必泰疫苗,打針後出現微燒、無胃口。然而,「就算打咗針,佢哋(家人和同事)都係驚,中過就畀人覺得抵抗力比較差。」

+1
阿德入院後數天便陷入昏迷,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接近一周。(資料圖片)
插咗幾多條喉我都唔知,插住一堆嘢,幾乎係生不如死,稍微郁一郁,啲牙、喉嚨同食道附近都好痛。
第四波疫情康復者

65的退休人士阿德在去年12月確診,屬於第四波患者,留院約23日。他本來也身壯力健,沒有長期病患,惟入院後數天便陷入昏迷,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接近一周,期間醫護更聯絡他的家人,「叫佢哋有定心理準備,佢哋都好驚。」留醫時的無助,阿德至今仍歷歷在目,「插咗幾多條喉我都唔知,插住一堆嘢,幾乎係生不如死,稍微郁一郁,啲牙、喉嚨同食道附近都好痛。」

阿德記得在昏迷前,曾收到八旬媽媽的訊息:「阿德,阿媽仲要你照顧」,使他感到壓力大和痛苦。「當時我喺度諗,如果我救唔返,阿媽就無咗個仔,太太無咗丈夫,仔女無咗爸爸。」他深深感嘆:「呢個病可以摧毀一個完整嘅家庭,但願世上唔好再有人患上新冠肺炎。」

他出院後身體仍然虛弱,腳步浮浮,走路易喘,需要調理一個月左右才恢復。他早在今年3月已接種兩劑科興疫苗,副作用只有流鼻水。

曾德賢表示,自然感染能帶80.5%保護率防止再感染,效果並非百份百。(李恩慈攝)

曾德賢表示,自然感染能帶80.5%保護率防止再感染,效果並非百份百。他引述丹麥研究指出,逾11,000名曾於去年3至5月感染新冠肺炎的人士,有72人於同年9月至12月再受感染,比率為0.65%,較首次感染人士的3.27%低。本港二次感染例子是康復後曾歐遊的44歲IT男,與首次發病相隔142日再確診,病徵輕微。曾德賢認為他首次感染的抗體量不足,在第二次康復後才產生足夠抗體。

他又引述內地去年研究稱,新冠肺炎患者在感染後8周,有症狀患者的抗體陽性率降至87.1%,而無症狀患者更下跌至60%,證明抗體會隨時間減少,尤其無症狀患者較容易二次感染。不過與初次感染相比,第二次感染的肺炎、心衰竭和急性腎損傷風險均很低。

BioNTech復必泰疫苗今年4月的研究顯示,37名曾受感染的人士接種一劑疫苗,體內的抗體量比62名未感染人士接種兩劑更高,曾德賢指出,「康復者只要打一劑,抗體量就升得好緊要,升到差唔多1,000。」而一般人打兩劑疫苗的抗體量約為100,已足以發揮保護效果。他稱,印象中逾一成康復者已接種疫苗,呼籲康復者盡快打針。

▼港府「谷針」新招:已打疫苗好處 vs 未打疫苗限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