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七成港人撐本港發展電競 兩成人不知電競將成杭州亞運項目
電競是就是打機?浸會大學今(27日)公布有關本港電子競技發展調查,近半受訪者均認為電競等同電子遊戲,有近三成人不知道電競曾作為亞運示範項目,顯示港人對電競認知不深。
不過,調查發現約七成港人支持香港發展電競,亦有不少人認為政府應投入更多資源,團隊形容是好訊息。
浸大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鍾伯光與團隊於去年4月-12月以電話訪問約1,500名市民,當中有72%受訪者表示支持本港電競發展,69%認為政府應該就此投放更多公共資源,鍾伯光形容結果是「好訊息」。
然而,調查亦顯示,接近三成受訪市民不知道電競曾是亞運會的示範項目,亦有近兩成人不清楚電競將成為來屆於杭州舉行的亞運會的正式項目,甚至有49%受訪者不認為電子競技成為亞運正式項目。鍾指出,結果反映公眾對電競的本質仍缺乏理解。
不少地方都開始嘗試以類似培訓體育選手的方式,從小培訓電競選手。研究團隊另外以問卷訪問2,100名中學生及大學生,以了解他們的參與情況。結果顯示,當中只有約100人曾參加電競賽事,所佔比例僅約5%。參與者認為,成就感、表現自己、缺乏電競資源、香港電競發展不佳,是影響他們是否參與電競的主要因素。
對於電競選手培訓,鍾伯光指,可參考培育精英運動員的方法,把握選手年青時的黃金培訓階段,在學業方面提供彈性,可考慮拉長讀書時間。他建議,政府應製訂電競發展政策,投放更長期的固定資源,以提供良好環境培養人才,鼓勵院校推出相關學術課程。
全國政協委員、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主席霍啟剛認為,下一步發展方向,在於將傳統體育及電子體育拉近。他指,2018年電競作為示範項目,網上及現場觀眾反應皆很好,認為下屆亞運將電競納入正式項目是一大機遇。
已現退役、2018年香港亞運電競代表何浩南指,對本地選手來說,未來未必穩定,坦言自己亦曾迷惘。他指,自己有大學學位,退役後可找電競公司擔任後勤,但認為政府應加強本地電競產業發展,以保障退役選手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