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東北|政府安排復耕地乾裂石多如荒地 農夫:我係開荒牛
石屎地圈著一片綠田,田園被困在鐵絲網內,這裡是政府第一塊安排的復耕地。新界東北發展如火如荼,阿戴在馬屎埔村耕種約40年的農田亦已被收走。自始阿戴便安排在此處復耕,成為第一批被安置的農夫。
三個月前,眼前的復耕地還是一片黃泥、遍滿石頭。年屆七旬的阿戴,每天憑雙手砌泥拾石、努力施肥,才將一片荒地變成田地。不過,復耕地附近冷清偏僻,加上無銷售點,辛勤過後,只能單靠每個周末的行山客幫補生意。
復耕地原來是荒地,嚇怕一眾農夫。阿戴農地旁的一幅復耕地,該處黃泥龜裂、寸草不生。由昔日馬屎埔的好時光,到收地後的種種困境,阿載坦言:「我就係開荒牛!」
位處粉嶺華山的復耕地,農地被困在鐵絲網內,分割成四幅農地出租,與昔日馬屎埔一望無際的農田大相逕庭。
四幅農田,有田地生機勃勃,唯獨一幅因未簽約,故尚未有農夫正式進場,現場可見全地是黃土,裂紋處處。原來眼前阿戴的綠地,昔日亦是同樣模樣,要變成現時的田園,當中經歷的血與汗,外人難明箇中一二。整片農田,全由阿戴一人用鋤頭挖出,未曾用過機器。
復耕農田內全是石頭
「當啲石頭係鑽石咁,你就有心機去做。」自二月獲政府分配復耕地後,年屆七旬的阿戴,便發現泥士裡埋下不少石頭,自始便時常蹲在地上拾石頭,花費了三個月時間,才變成眼前的綠悠悠田地,但石頭有大有細,部份更有瀝青覆蓋,現時農田仍餘下一塊塊被剷出的巨石,「執到我去(離世)都未執完。」
啲石係我用十隻手指挖出嚟…每一行地、每一吋地都係我十隻手指做出嚟。
然而,處理好石頭後,種出農作物亦是另一難題。阿戴反覆落四至五次肥料,才長出現時的矮瓜,「馬屎埔都唔使,最盡落兩次(肥料)已經搞掂。」在栗米田內,田的兩側都長得青綠,但中間卻發黃,「就係泥土唔得,我肥料就做足、落晒料。」
阿戴在2月獲派復耕地,但「水口」在4月末才做好,導致下雨時水浸。昔日馬屎埔有天光墟,每天收割後早上便能在市場出售。不過,華山路途遙遠、人迹罕至,他每天堅持踏20分鐘單車落田,僅換來數天生意,只能依靠每個周末的行山客,但他指自己已很滿足,「食得鹹魚抵得渴。」
延伸閱讀:新界東北|政府承諾推五幅復耕地僅一幅可用 農夫批評派地欠準則
復耕地「寸草不生」 農夫卻步
眼見農地的情況,令本來想復耕的農夫卻步。農夫趙先生形容,野草是最「粗生」的植物,惟中間尚未有農夫進場的農田,仍然是黃泥一片,多月來卻離奇地寸草不生,「好唔正常,今年仲落左幾場細雨…幾個月完全咩都無,咁你話適唔適宜種植?」他又指,一年前曾去過現址,當時擺放了不少建築廢料,估計政府未有正式更換土壤,僅將新泥覆蓋在上面。
另一農夫謝先生亦指,華山復耕地的情況慘不忍睹,平整後的農地「草都唔生」,亦無水電設施,坦言很荒謬,故要求與當局會面並改善情況。
發局局:會加入肥料、去除石頭
發展局回覆查詢時指,復耕計劃農地的選址,經過相關專業部門評估,確定適合作農耕用途。在華山復耕農地,因應承租農戶的建議,土木工程拓展署在復耕農地土壤加入骨粉、花生麩等肥料、去除農地上少量石頭及雜物、及在農地增設「去水口」以加強排水。
局方又說,農戶申請永久水電設施需時,土木工程拓展署的承建商安排了臨時發電機及政府供水作灌溉以外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