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10年收集9千公斤海洋垃圾 膠袋佔逾兩成列榜首 籲源頭減廢

撰文:勞敏儀 林穎嫺
出版:更新:

海岸垃圾問題嚴重,環保協進會今日(21日)公布,過去10年在香港天然海岸共收集約9,000公斤海洋垃圾,其中膠袋位列榜首(佔24%),其次是即棄餐具,而傢具、電器及輪胎合共亦佔近兩成。在疫情下海上亦湧現遭棄置的口罩,團體曾見有口罩被掛在紅樹上,擔心影響其生長。

環保協進會2010至2020年間,在全香港,包括大埔、沙田、屯門、西貢及港島等天然海岸,共收集約9,000公斤海洋垃圾。根據該會統計,最常見垃圾包括膠袋(佔24%)、即棄餐具 (22%)、飲品膠樽(17%) 及釣魚用品(18%)。

近期常見的垃圾還包括口罩,環保協進會行政總監邱榮光表示,口罩用塑膠等物料製造,容易被風及海浪帶到海岸,曾見過有口罩掛在紅樹上,憂影響紅樹生長,希望市民抗疫也不忘妥善處理垃圾。

淨灘行動中發現有電器。(環保協進會提供)

明日(22日)是地球日,有見本港海岸垃圾問題近10年未改善,團體呼籲應正視海洋垃圾問題,嘗試自備購物袋及水樽、棄用即棄餐具、在郊外自己垃圾自己帶走,防止垃圾經不同渠道流入及污染海洋及海岸。

此外,東日本大地震引發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發生10年後,日本政府內閣日前通過將核電站內大量受放射性物質污染廢水排放入海。環保協進會引述日本學者指,福島事件後細小的蝴蝶,也因核輻射出現畸形現象,延伸至27代,認為廢水排放位置未明,有機會積聚在內涌等地,又或跟隨海洋流散至全世界的水體,批評排放核廢水極不負責任。

黃錦星籲「山海不留痕」 勿留垃圾於郊野山水間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今亦在網誌表示,疫情期間誘發更多「新手」山友,部分人或有意無意遺留垃圾於郊野山水間,不單有損環境清潔,更影響生態健康,包括危害海岸塑化、遺禍深遠。

他舉例指,經環境局「綠色就業計劃」招聘的「海岸先鋒」,有參與東龍島淨灘活動,所屬小組主要負責西貢東龍島、白水碗及露營灣一帶。他們過去半年在東龍島近北碼頭岸灘進行了18場淨灘及3場海上垃圾調查,清理了逾半公噸海岸垃圾。他認為,源頭減廢是根本,需要市民大眾多配合,並在本地遊山玩水時緊記「山海不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