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中大醫學院︰幼兒載毒量偏高 多隱形個案 倡糞便檢測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放緩,復活節假期後將逐步放寬學校面授課堂安排,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今日(6日)公佈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幼兒不論是病毒載量及帶活性病毒的比例都偏高,而且持續帶活性病毒的時間也極長,不容忽視幼兒成為「隱形傳播者」的風險,本港確診兒童個案,比例較內地及歐美國家高,當中兩成為3歲以下幼兒,有不少個案沒有病徵。研究建議當局為該年齡組別檢測時,使用非入侵性且準確度高的糞便檢測。
本港3歲或以下幼兒確診個案 43%無病徵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指出,截至今年3月25日,本港11,429宗確診個案中,有929宗為未成年人士。3歲或以下的幼兒佔約22%,有201宗,當中87宗幼兒個案,即43%沒有任何病徵。研究團隊將本港兒童確診比例,與內地、意大利、西班牙及美國等地比較,發現香港的百分比偏高。
團隊引述外國研究指,幼兒感染新冠病毒後,不論發病與否,病毒量甚至高於需要留醫深切治療中心的成人患者;病毒量愈高,傳染性亦隨之增加。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指出,相關研究數據反映,必須正視兒童作為「隱形傳播者」的風險,認為對社區控制疫情十分重要。
中大糞便檢測揪出20宗6歲以下幼兒確診
中大醫學院從去年3月底開始,提供免費糞便檢測服務,截至今年3月25日,中大新冠病毒檢測中心在超過17,500個糞便樣本中,成功識別22宗確診個案,陽性比率為0.13%,當中20宗為6歲以下幼兒,比例超過90%,沒有徵狀的「隱形個案」亦佔70%。
有糞便樣本持續帶活性病毒長達36天
負責檢測的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指出,幼兒大多是「隱形傳播者」,沒有徵狀但病毒載量高,帶活性病毒的比例高達90%,「極具傳染性」,其中一個案的糞便持續帶活性病毒期更達36天,「這些因素都顯示受感染的幼兒,更容易將病毒在社區傳開,是防疫措施中值得關注的一群。」陳基湘認為,糞便檢測是可靠及有效的方法,揪出沒法提供呼吸道樣本的「隱形個案」。
▼4月1日起防疫措施安排及商討旅遊氣泡▼
籲家長勿輕視當普通感冒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系主任李民瞻表示,兒童受感染最常見病徵,包括發燒、咳嗽和流鼻水,但這些徵狀往往被當是普通感冒,未能及時檢測,呼籲家長多留意孩子的健康狀況,特別是曾經到訪高危地方後出現不適,居所被納入強制檢測名單,或就讀的學校有人呈報原因不明的不適情況等,都應盡快求診,並接受病毒檢測。
▼4月2日復活節假期首天 市民逼爆西貢▼
▼4月2日復活節假期首天 市民逼爆清水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