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孩子「出櫃」 調查指逾半家長絕望:做唔好令個仔唔鍾意女人
本港同性戀者權益日漸受關注,然而同志青年向父母透露性傾向仍需要很大的勇氣。香港小童群益會與香港中文大學進行一項關於同志青年及其家長精神健康的研究,發現接近一半受訪家長表示,當孩子向他們「出櫃」時,第一反應是不接受或完全不接受;亦有55.2%的受訪家長曾經因為孩子的性傾向而感到絕望,更有64.4%自我責備。
在受訪同志青年方面,三分一受訪者在受訪的過去兩個星期,出現中等至嚴重程度的抑鬱情況;更有近20%受訪者曾想過要自殺。
有家長表示,兒子向他們「出櫃」時不知如何反應,首一個月情緒亦較激動,母親亦不停自責「係咪有啲咩做得唔好,令個仔唔鍾意女人」。期間二人在小童群益會幫助下,與差不多經歷人士分享,最後接納兒子性取向,更成為家長義工。
香港小童群益會「性向無限計劃」邀請中大性小眾研究計劃合作,進行一項關於同志青年及其家長精神健康的研究。研究分別於去年2019年3月至去年2月以網上問卷訪問18至35歲香港同志青年;以及於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間以網上問卷訪問同志青年家長,最後獲551名受訪同志青年及146名受訪同志青年家長的有效回覆。
青年調查結果顯示,33.9%青年在受訪的過去兩個星期,出現中等至嚴重程度的抑鬱情況;接近一半青年表示對生活不滿意;19.5%的受訪青年更曾想過要自殺。
家長方面,大部分受訪家長82.1%希望子女向他們透露自己的性傾向。不過,接近一半受訪家長表示,當孩子向他們「出櫃」時,他們的第一反應是不接受或完全不接受,只有21.2%受訪家長的第一反應是接受或完全接受。而35.2%受訪家長對孩子的性傾向產生中等至高程度的擔心情緒,如擔心自己因為孩子的性傾向而遇到負面對待。
另外,亦有超過一半的受訪家長曾經因為孩子的性傾向,而感到絕望和自我責備;16.6%曾因孩子的性傾向有過自殺念頭,4.2%更曾試圖自殺。團體又發現,家長隨時間變得更接受子女的性傾向,49.6%的受訪家長表示,現時他們對子女性傾向的態度變得較為接受。
家長代表劉先生分享指,其兒子於7至8年前向家人「出櫃」,他形容以前從未想過有關問題,是「後知後覺」,他與妻子亦不知如何面對,妻子更經常自責:「係咪有啲咩做得唔好,令個仔唔鍾意女人」,令兒子認為他們不接受其性取向。
其後他們約見心理醫生,並獲轉介小童群益會服務,得一班差不多經歷的家長分享。相隔半年後,劉先生和太太接納兒子性取向,更成為接聽熱線家長義工,向其他人分享自己故事。
團隊建議同志家長當遇到子女「出櫃」,可接納自己當下的情緒反應,讓自己有時間消化。如有需要,可以尋求社工協助。團隊又促社會福利署等政府機構,可提供資助支援同志青少年及家長精神健康的服務,以及推動公眾認識及接納不同性傾向及性別認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