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兒童性侵案增 專家料沉迷上網結交「壞份子」涉騙案性騷擾

疫情後兒童性侵案增 專家料沉迷上網結交「壞份子」涉騙案性騷擾
撰文:洪戩昊
出版:更新:

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教授葉柏強和港大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今早(6日)在商台節目《政好星期天》談及學童沉迷上網問題。葉柏強指,疫後復常以來,整體虐兒個案數字一直大幅上升,涉及性侵的個案亦增加,當中不少與互聯網有關。葉兆輝則認為,若企業出品的遊戲軟件等產品有意使人沉迷,應負上社會責任,例如繳交特別稅項作為補償。

葉柏強指,疫後復常以來,整體虐兒個案數字一直大幅上升,涉及性侵的個案亦增加,當中不少與互聯網有關。(資料圖片/黃文軒攝)
葉柏強指,疫後復常以來,整體虐兒個案數字一直大幅上升,涉及性侵的個案亦增加,當中不少與互聯網有關。(資料圖片/黃文軒攝)

葉柏強籲課餘時不要過份使用電子產品

葉柏強指出,學童沉迷上網會導致體力倒退,近視問題嚴重,運動量亦不足。本港中學生體能及體質問題比其他地區更嚴重,自殺風險亦增加,鼓勵在幼稚園及小學階段及早介入學童上網情況,預防其精神健康受影響。根據世衞建議,一般中小學生每日使用電子產品時間最好是兩小時內。

兒童涉網上騙案及色情物品案增加

葉柏強又指,兒童牽涉到網上騙案及色情物品等罪案亦趨嚴重,提醒家長應避免縱容子女自行使用互聯網,及早與子女建立健康生活習慣。 近年社署虐兒數據庫中,超過三分一的個案涉及性侵,當中不少與互聯網有關。

他提醒家長亦應留意,子女玩網上互動遊戲會否認識了一些壞分子,令到他們不必要地面對性侵或受網上滋擾風險。另外,警務處近年聯同衞生及福利界合作推出一系列漫畫繪本,希望協助小朋友以至家長認識風險。

葉兆輝認為,若企業出品的遊戲軟件等產品有意使人沉迷,應負上社會責任,例如繳交特別稅項作為補償。(資料圖片/林靄怡攝)

葉兆輝:兒童上網打機有機會牽涉虐兒、性騷擾等

葉兆輝則表示兒童上網打機會結交陌生人,有機會牽涉虐兒、性騷擾及其他新型罪案,老師及家長要更警覺留意學童上網習慣。不論本地或海外研究亦指出,若青少年使用互聯網時間越長,精神健康越差。另外多項研究都顯示本港學童上網娛樂的時間日益增多,有機會遭受網上欺凌或接收不合適資訊。

他表示,內地已為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設上限,認為若企業出品的遊戲軟件等產品有意使人沉迷,應負上社會責任,例如繳交特別稅項作為補償。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