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三學年315名人才子女經JUPAS獲大學錄取

撰文:吳綽詩
出版:更新:
近年人才子女湧港,現行收生安排下,受養人列為本地學生,外界關注會增加本地生升讀大學的競爭。教育局長蔡若蓮今(19日)在立法會上提及,近三個學年,分別有62、68及185名受養人通過聯招獲八大錄取。另外,2022年至今年2月底,一共有13.2萬人才子女獲准來港,其中今年首兩個月已有逾9,000人。

兩年多以來 13.2萬受養人來港
教育局長蔡若蓮今(19日)回答立法會議員林振昇的提問,表示2022年12月底至今年2月底,共有約19.6萬人經各項人才計劃抵港。她指,部分人才「攜同家眷來港落戶」,共有約13.2萬名受養子女;2022年有10,151人,2023年及2024年分別有57,112人及55,261人,而今年截至2月底有9,294人。
她提及,根據大學聯招處資料,上兩個學年(2022/23年及2023/24年)分別有62及68名受養人,通過聯招獲教資會資助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錄取,24/25學年更較兩年前,增加近2倍至185人。
檢視「本地生」定義 蔡若蓮:確保公帑善用
根據現行收生安排,獲入境處首次簽發受養人簽證/進入許可證時未年滿18歲的學生,均列為本地學生。蔡若蓮表示,就檢視「本地生」定義,會考慮各方案的影響,包括對人才計劃的吸引力、大專院校錄取學生的安排、海外人士的入境限制等。她又指,會考慮簽證持有人入學前必須在港住一段時間,才可享本地生學費資助,確保公帑善用。
教局檢討「本地生」定義 蔡若蓮:目標新學年聯招前公布方案中一自行收生|有英中收表微跌或相若 料人才子女難紓緩學童不足蔡若蓮稱將調整八大資助撥款 檢討「本地生」定義考慮對港貢獻政府檢討本地生定義 尚海龍憂影響搶人才 張欣宇關注考生激增教育局正檢討大專「本地生」定義 循收生方法及學費方向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