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將監察新冠疫苗異常反應 揭科興BioNTech副作用最新數據
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計劃將於本周五(26日)展開,衞生署助理署長(藥物)陳凌峯今日(22日)稱,衞生署已成立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持續監察可能出現的異常事件。當委員會無法排除疫苗接種與異常事件存在因果關係,病人可透過疫苗保障基金索取支援。
疫苗最新副作用數據方面,復星/BioNTech疫苗至今向全球供應了6,600萬劑,在一月有14,525宗異常報告,包括497宗過敏反應,98宗面部神經麻痺和3宗吉巴氏綜合症。而科興疫苗共接種1,180萬劑,出現了732宗過敏反應,44宗面部神經麻痺及2宗吉巴氏綜合症。
▼科興、BioNTech/復星、阿斯利康疫苗保護率及副作用▼
衞生署藥物辦公室總藥劑師林豐盛交代復星/BioNTech疫苗和科興疫苗的最新副作用數據。復星/BioNTech疫苗至今向全球供應了6,600萬劑,在一月有14,525宗異常報告,包括497宗過敏反應,98宗面部神經麻痺和3宗吉巴氏綜合症。
至於科興疫苗,截至本月13日共接種1,180萬劑,出現了732宗過敏反應,44宗面部神經麻痺及2宗吉巴氏綜合症。
委員會監察及分析打針後異常事件
衞生署成立「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由港大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以及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行政及醫務總監李卓廣主持,帶領10多名委員持續監察異常事件。
陳凌峯稱,委員會將監察兩類情況,首先疫苗接種異常事件(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是接種後發生的任何異常醫學事件,嚴重例子包括致命、殘疾、胎兒缺陷、面癱等,當中部份或與產品標籤所載的資料不符。第二,疫苗接種關注事件(Adverse Event of Special Interest;AESI)是可能與疫苗有潛在因果關係的事件,需透過主動恆常監測確認,譬如急性肝損傷、腦膜炎及凝血紊亂等。醫護人員須在網上呈報系統匯報有關事件。
當委員會接獲異常事件,經資料核實後會進行因果演算。孔繁毅解釋,委員會將檢視病人的自身病史、醫學條件、事件的時間關聯等,並進行臨床測試,如分析吉巴氏症患者的體液確定有否其他上呼吸感染問題。不同異常事件有不同的發生時限,他舉例稱,面癱和吉巴氏綜合症通常在接種疫苗後六至八周出現。然後委員會會將事件分類為四個可能性,即「與接種因果關係一致」、「與接種因果關係不一致」、「不確定」,或者因資料不足「無法分類」。當委員會無法排除一致的可能性,病人可透過疫苗保障基金索取支援。他預料疫苗會陸續獲得正式藥物註冊,屆時市民接種後若出現異常反應,賠償應由藥廠負責。
衞生署將每兩周在網上更新疫苗接種異常事件
資訊發放方面,陳凌峯表示,衞生署將每兩周在網上更新疫苗接種異常事件,包括疫苗接種數目、嚴重及非嚴重的異常事件、經常呈報的異常事件等。一旦出現嚴重異常事件,如死亡案例、吉巴氏綜合症及橫貫性脊髓炎,衞生署將發布新聞稿,並安排專家舉行新聞發佈會。
委員會會視乎情況,可能向個別疫苗發出安全警告或撤銷批准。但陳凌峯稱暫未就此訂立基線,「好難一概而論。」但倘異常事件尤其常於出現某年齡層,或向個別年齡組別人士發出指示。
▼科興、BioNTech/復星疫苗 港九新界接種地點名單▼
另外,香港大學醫學院推出「2019冠狀病毒疫苗安全監測計劃」,在醫管局協助下監察疫苗安全,為期3年。港大將在各個疫苗接種中心招募不同年紀的接種者參與計劃,每款疫苗的目標人數為1,500人。港大會在參加者接種後7小時、24小時及72小時致電詢問其身體狀況。
港大亦會計算各種關注事件的背景發病率,在接種疫苗後每六個月與該數據比較,以大數據分析事件與疫苗的關連。吉巴氏綜合症在本港的平均發病率為每年50至80宗。
▼2.19首批100萬劑科興疫苗抵港▼
被問到將接種哪款疫苗,孔繁毅稱屬個人選擇,由於他會協助設於中山紀念公園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運作,他說會接種該中心提供的復星/BioNTech疫苗。他鼓勵市民盡快接種疫苗,但相信本港達致群體免疫需時,預計市民在這幾年仍要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