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必修科改革|校長批倉卒缺陷多 聯招要求未明或影響升學部署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今日(5日)舉辨首場「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簡介會」,綜合數名與會中學代表說法,4個DSE必修科改善方案重點與早前文件相若,惟不少校長批評是次改革過於倉卒,會上教育局亦未能回應執行細節,遭批評欠周詳配套。
有中文中學副校長直言,方案存在不少「BUGS(缺陷)」,實際執行上將面對困難。他解釋,應用學習課程名單未出,加上非每名學生適合以縮減課時多讀一科,料學界或「換湯不換藥」 ,以「增潤班」為名、沿用縮減課時教授原有課程內容;而數學科由學校決定是否只教「基礎部份」,或引起家長不滿,加劇學校被標籤化現象。
中三選科在即,有「英中」校長認為,教育局推方案原意是希望「拆牆鬆綁」,惟至今未公布,會否影響大學聯招收生或DSE國際認受性,學生難作升學部署。
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與考評局轄下的高中四個核心科目委員會,早前就其負責科目的課程及評估訂定改善方案。教育局今日(5日)舉行首場簡介會,向學校領導層和前線教師解釋改善4個核心科方案,簡介會在網上進行,由教育局及考評局簡介方案重點,再由資深校長分享如何按方案規劃課程。
據知,教育局要求出席人士在視像會議室內以「私聊」方式提問,並表明不會回應公開提問。教育局人員收集問題後統一回答,由於不少人積極提問,最終會議略為延長。
校長批方案推出倉卒、缺陷多
綜合多名出席簡介會的學校代表意見,教育局簡介方案時,說法與早前公布的文件內容相若。惟在推行上存在不少疑問及不確定性,或影響學生升讀大學部署。
學界或「換湯不換藥」 以「增潤班」為名、動用縮減課時照教書
政府聲稱改革原意是釋放空間,讓學生按個人興趣及能力選修科目、參與應用學習課程或活動。但一名Band2中學副校長批評,改革來得太倉卒、「太多BUGS(缺陷)」。他直言,Band2及Band3學生未必有能力加讀選修科,但教育局未有來年的應用學習課程名單,學校在人手及上課時間表難配合。
該副校長預料,計劃實施初期,大多學校「換湯不換藥」,如將英文科縮課時後,設「英語增潤班」補回,繼續教授縮課時前的內容。被問到改革有否優點,他稱,學校或會放寬選科彈性,參考教育局建議,容許學生在選修科有更大彈性:「如以往甲科多配乙科或丙科,現時連丁、戊、己都放出來讓學生自選。」
大學聯招最低收生要求存不確定性 或影響學生升學部署
有不願具名的新界區英中校長認為,教育局期望「拆牆鬆綁」,讓學校有更大彈性。惟是次改善方案過於倉卒,與以往經長時間蘊釀、討論及諮詢的改革不同。他認為,學校僅得數月時間調整人手及科目組合,教育局又未能回應,改革下本地聯招大學收生要求有否改動、DSE國際認受性需否重申評估等,學界難以適從:「很奇怪,為何不是與大學都商討好,再一併公布?」
該名英中校長稱,中三學生即將選科,學校暫時只能公布最新情況,供學生及家長考慮。他直言,有信心學校可按要求改革,惟對學生成長及學習未必有利,「預計未來一年會是艱難時刻......大學收生情況都未定,中三生便要考慮選科,而有意海外升學的學生更難做決定,情況一定是不理想。」
數學科若只教基礎部份等同「宣判」學生成績上限
教局改革方案中,數學科課程內容不減,惟整體課時減少50小時。有校長指出,教育局稱學校可按學生情況,以校本決定教授內容多寡,惟家長未必認同。他解釋,若學校只教基礎部份,學生最高只可獲level4成績:「將教多少責任放到學校,等於宣判了學生公開試成績上限,一定有家長不滿,而且教得少或會引起標籤效應,令學校間的強弱對比更懸殊。」
至於須改革及轉名的通識科亦備受關注。有校長質疑,現時距離教局要求的轉型時間只餘半年,目前不論課程名或確實課程內容仍未出爐,新通識科教科書未必趕及開學前完成,而通識專科出身的教師難在數月內轉型。(詳情另見:通識教育改革|教局官員簡介會指新教科書如未出爐 或統一發教材)
下場簡介會將2月18日舉行 料800人出席
首場簡介會在今日(5日)進行,參加人數上限為400人,每校可提名兩人參與,由副校長或校長出席。而第二場簡介會將在本月18日舉行,參與人數上限增至800人。 若方案最終獲接納,新安排最快於2021/22學年的中四級起實施,並於2024年文憑試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