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擬修例免試引海外醫生 張宇人歡迎 馬仲儀關注語言溝通

撰文:鄭秋玲
出版:更新:

政府將於本屆立法會提出修訂草案,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自由黨主席張宇人今早(5日)在香港電台《千禧年代》上表示歡迎,認為不通過執業試,不等於無水準,有外國例子輸入海外醫生不需要考執業試,質疑有醫生團體誤導大眾。
醫委員委員馬仲儀認為執業試有助確認海外醫生水平,並關注醫管局在聘用上有幾大自由度。病人政策連線發言人林志釉認為,引入海外醫生可行,但關注在衞生署工作是否可累積臨床經驗成疑問。醫院管理局前行政總裁黃譚智媛批評,現時執業試考核內容寬闊令海外人才卻步。

政府將於本屆立法會提出修訂草案,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特首林鄭月娥昨日(4日)公布,將於本屆立法會提供修訂《醫生註冊條例》的草案,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相關人士必須為香港本港居民、來自獲認可的醫學院,及畢業後需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一段時間。

張宇人:本港醫學院學額即使增至590個 但須8年至10年才可獨當一面

自由黨立法會議員、行會成員張宇人早前在立法會提出,輸入海外醫生的無約束力議案獲通過。他歡迎政府修例。他指,指本港現時短缺醫生,每1000人只有1.9名醫生,相較新加坡的比例,少3,400名醫生。他指,即使本港醫學院學額明年增至590個,但仍須待8年至10年才可獨當一面,認為難以追上。

張宇人又認為,不通過執業試,不等於無水準,指本港回歸前毋須執業試,英國、澳洲及新加坡輸入海外醫生亦不需要考執業試,質疑有醫生團體誤導大眾,反問醫學會會長蔡堅及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等,如執業試不合格是否就等於無執業資格。

就認可海外學院是否來自非英語醫療教育,張宇人認為,醫管局要想清楚聘用條件是否必須要兼備廣告話及英語能力,「係咪是旦一樣都夠呢?」他認為歸根究底有人是恐嚇「國內醫生係咪醫死人,不幸地,廿年幾年講到依家。」另外,他建議海外醫生來港工作要五年才可私人執業,期間如聘用機構認為不適合可以終止合約。

馬仲儀認為經執業試有水準保證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醫委員委員馬仲儀質疑,比起醫生人手,病房等更短缺,張宇人卻從未爭取改善。他指出,輸入海外醫生方面一直有條例改進,都已經多了所需醫生來港,但政府以人數不多為由,馬仲儀批評「啱既人唔嚟,就降落啲水準,有人嚟就得。」

就考試問題,馬仲儀指數據上合格率處中間水平,如細分不同組別的合格率不一,執業試協會亦獲一班海外醫生認同,包括在其醫院有國內醫生通過考試後受聘為實習,因經過執業試篩選「水平都好接受。」

關注是否來自英語醫療教育

馬仲儀關注,認可海外學院是否屬英語教育,因英語不止用於日常與病人溝通,本港所有文件病歷及醫療教育都使用英語。本港公營機構除了醫管區,亦有衞生署、大學但好多時未必是臨床工作。她指,對任何地方醫生都一視同仁,以香港繁忙環境需要適應,如法國專家不懂英語都溝通不到。

至於新加坡做法由來已久,當時只得一間醫學院培訓,近年有第二間落成後,招攬海外醫生名單逐步縮細,剔除了部份學院。馬仲儀亦關注,醫管局在聘用上有幾大自由度,是否可以如新加坡般,由醫療機構決定聘請,但質疑本港政治複雜。特首今次公布修例前,醫委會事前無獲諮詢。

林志釉︰引入海外醫生可行

病人政策連線發言人、醫委員委員林志釉認為,引入海外醫生是可行,目前有限度註冊只引入到少數,只得30名海外醫生在醫管局工作,並認為政府提出要求之一是必須是香港本港居民,已屬「比較辣嘅條件」。

質疑非醫管局實習欠臨床經驗

對於張宇人指大學教授都有臨床經驗,林志釉表示,大學教授限於合約,臨床工作不可以多於十分一時間。他亦對在衞生署做夠五年要求有保留,針對醫管局醫生不足,應將五年時間全擺在醫管局,指衞生署人工低及無挑戰性,就算放寬計劃,有幾多海外醫生願在衞生署工作亦成疑問,加上難累積臨床工作經驗。

黃譚智媛批評現時執業試考核內容困難

醫院管理局前行政總裁黃譚智媛批評,現時執業試考核內容涵蓋一年級教學內容到專科,一天內考核大量題目,認為是困難,但被問到是否可以從考試內容著手,他指無可能,認為最重要是吸納到專科人才。他亦批評指衞生署、大學工作無臨床經驗是謬誤,指前者有崗位涉臨床工作,學者亦有臨床研究,對教學的貢獻亦是臨床方面。至於語言問題,他認為只是「回到九七年前」,參考新加坡的認可名單亦有納入來自美國的醫生。

聽眾江先生稱是海外醫生,在英國受訓,提到英國脫歐前亦放寬了歐盟醫生的考核要求,但數據顯示反招攬水平參差的非本地醫生,較易面對紀律聆訊及除牌,反映醫委會把關重要。江醫生亦認為,只要納入認可學院就可以免試回港執業,認為不公平,家庭富裕家庭可送學生到海外大學讀醫。他表示在回港前有考慮過到新加坡執業,但當地有較著名的英國名單亦不在內,故認為制定認可名單是否能做到公開透明,會比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