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青年就業 港科企請工程師:人工貴一倍但看重港人研究思維
作為《施政報告》的其中一項措施,政府上週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資助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公司,聘請本港畢業生到大灣區工作,政府會按每名獲聘畢業生向企業發放每月1萬港元的津貼,為期最長18個月,計劃共提供2,000個名額,當中約700個專為創科職位而設。
有在深圳設廠的香港AI機械人技術公司的表示,因看重香港人的思維模式,公司每年都會在香港院校聘請畢業生到內地工廠工作,主力做研究;今年本來就打算聘請兩名助理工程師,表示對計劃亦感興趣。
該公司的助理首席技術官Terry是香港人。他表示,公司在香港註冊,深圳設廠,今年打算聘請兩名見習工程師,月薪約1.8萬元,而公司業務較廣泛,所以無論是人工智能、軟件工程或機械人技術(Robotics)等人才,都希望吸納。他說,本來就有請人的打算,並非因為有這個計劃才特別去請人。
兩地畢業生起薪點有一定差距,為甚麼請香港人?Terry坦言,內地也有很多名校,名校畢業生的薪酬亦可以很高,但一般來說,香港畢業生薪金會比內地畢業生貴一倍;惟公司仍然希望聘請香港畢業生,因看重他們的思維模式,期望他們可承擔更多不同的工作,如主力做研究,可為研發提供「methodology」(方法論)等。
公司提供住宿不難適應 應考慮職位是否吸引
港府近年大力鼓勵港青到大灣區城市發展,但也有聲音指內地薪酬吸引力不足,且要青年另外適應新環境。Terry本身亦是香港人,7年前開始遊走港深兩地的工作模式,作為過來人,他指自己和身邊同事適應內地生活沒太大問題,「衣食住行都好方便。」而住宿方面,Terry指公司會提供宿舍,並會為香港員工租屋。
▼施政報告2020八大重點▼
去年初新型肺炎疫情爆發,兩地開始有相應的入境限制,Terry便需要長時間留在內地工作,不能隨時回港與家人相聚,僅過年過節才會返港,嘆謂「特殊時期冇辦法啦。」這會否影響港青求職意欲?Terry就認為這全是個人選擇,主要視乎他們是否認為職位夠吸引。他又指,每年都會到香港院校舉辦招聘講座,反應不俗。
是否要交內地稅要看「六年規則 」
至於不少人關心的稅務問題,Terry說自己以香港銀行戶口出糧,所以在香港交稅,僅一部分以內地戶口收取的薪金,才需繳付相應的內地稅項。值得留意的是,內地自2019年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要求非內地居民若在內地居住滿183日,便需承擔「全球徵稅義務」,即所有收入,無論是在境內或境外取得,皆需要在內地徵稅。但Terry指自己不受此影響,因有新稅法有六年的寬免政策。
根據港府資料,非內地居民可享受六年的寬免政策,在此六年間不會在內地有新稅法下的「全球納稅義務」,而在六年期間任何一年居住不滿183天或單次離境超過30天,便可重新開始計算「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