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山蓄水池|石柱拱卷罕見 學者專家倡仿英澳改作展覽休閒設施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深水埗主教山地下配水庫,被水務署清拆,令擁有116年歷史、戰前建成的蓄水池重見天日,古羅馬式的石柱及紅磚砌成的圓拱,可媲美土耳其名勝地下水宮殿一樣。有建築保育學者表示,蓄水池設計揉合英國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設計師亦在設計中加入其風格,在石柱上加入美學設計,令整個建築更震撼,加上蓄水池亦發揮了九龍水務設施趨向現代化的歷史任務,極具保育價值。
有建築文物保育師亦指,相關建築是香港碩果僅存,類似的設計僅餘石鼓洲康復院的「古羅馬浴場」,建議當局參考澳洲將配水庫活化成公園等,把整個配水庫保留,認為水務署日前把4條柱拆走,或是一個契機,打開了蓄水池的入口,及後便應專注把整個配水庫保留下來。

▼深水埗主教山羅馬式建築蓄水池曝光▼

學者:屬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設計 結合中西美學

建築歷史學者黎雋維解釋,蓄水池設計是文藝復興時期設計,19世紀英國常見以磚砌成拱卷,相關設計在地下配水庫很普遍,當時歐洲流行借用古羅馬和古希臘設計,以帶出其歐洲文明。香港在該時期興建的配水庫亦有同一設計,帶出外國設計風格如何傳入本港,據他所知,主教山蓄水池由英國工程師設計,再交由華人興建,亦反映了當時中西交流的合作模式。

黎雋維續指,蓄水池的設計並不簡單,除了具功能性上的考量,亦存在美學設計,例如主教山蓄水池的石柱被設計成一節節,一般只會在外牆上使用相關的「毛石砌」(rustication)技術,但在人跡罕至的蓄水池運用設計意念則很罕見。他解釋,工程師亦會加入自己的理念和主張,結合科技和美學,當時九龍水利設施中,不同的配水庫各有特色,形容是很有趣的建築文化,與現時很標準化的建築完全不同。

吳韻怡表示,主教山蓄水池是以石砌,石柱的建造方式較紅磚複雜,形容「令建築物更震撼、靚好多」。(資料圖片)

曾參與同德大押和北角皇都戲院保育運動的建築文物保育師吳韻怡亦指,主教山蓄水池是九龍的水利工程之一,英政府在1890年開始計劃相關工程,5年後陸續建成,油麻地食水配水庫打響頭炮,主教山配水庫則是第二批落成。相關配水庫均採用磚拱結構(brick arch structure),她解釋整個基建計劃橫跨維多利亞和愛德華時期,那個時期的建築物大多以紅磚砌成的「拱卷」支撐屋頂的石屎樓板,而此結構是當時僅有的技術,風格與古羅馬建築非常類似。

+1

石柱建造方式「令建築物更震撼」

吳韻怡續指,愛德華時期一般以紅磚建造圓柱,油麻地食水配水庫正是運用此物料,惟主教山蓄水池卻是以石砌,石柱的建造方式較紅磚複雜,形容「令建築物更震撼、靚好多」。

吳韻怡又指,古羅馬式設計較少實踐在基建和水務設施上,認為是本港碩果僅存的歷史建築,與此類此的建築物,可能只剩下石鼓州康復院的「古羅馬浴場」,證明此建築極具保育價值。

+7

可仿傚悉尼「帕丁頓水庫花園」活化

黎雋維亦指,主教山蓄水池帶出九龍水務設施趨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直言是非常重要的物質文化遺產,遺址亦能追溯到殖民地的歷史和相關建築特色,具有很大的社會價值,而蓄水池的建築亦有美學考量,認為在設計風格而言亦值得保留。

外界建議當局參考澳洲悉尼的「帕丁頓水庫花園」(Paddington Reservoir Gardens)保育主教山蓄水池,兩人均認為澳洲的保育方式具有參考價值。吳韻怡指,帕丁頓水庫活化後被打造成一個很舒服的休憩空間,認為能提高休憩價值是更好,情況亦與現時主教山配水庫類似。

+1

「啲人行入去已夠曬興奮」

惟吳韻怡發現,帕丁頓水庫花園其中一部分的樓頂疑似被拆走,擔心是後期改建,「既然香港係咁罕有呢種結構,我唔建議拆得太多」,強調從活化角度而言,能保留整個建築物是最好,而現時水務署把4條柱拆走,或是一個契機,打開了蓄水池的入口。她續指,蓄水池的建築已極具觀賞價值,「啲人行入去已夠曬興奮」,日後再展示九龍水務工程發展的歷史,已能詮釋整個空間,「係咪真係需要整到係適合嘅休憩空間,係值得商榷嘅。」

黎雋維亦提到,英國倫敦亦保留了不少類似建築空間,打造成都市探險勝地或電影場景,近日更有計劃保育位於Sutton-in-Ashfield的地下蓄水池,將之改造成太空科學館的一部份,認為香港也可以參考相關做法,但不代表要將外國的模式完全複製。惟他直言,屋宇署和地政總署等的制度僵化,不時要破壞舊有設計才能合乎現時的安全規例,造成飽受批評、被形容為「不倫不類」的保育成品,中環街市便是其中一例。

香港測量師學會亦就主教山提出四大保育建議,學會促請政府早日詳細勘察,並進行臨時保護措施,以防該建築進一步受到天然破壞;安排高精度測量剩餘結構的三維空間數據,保留準確紀錄,以助日後的保育工作;為同類建築物及水務設施制定活化方案,及後開放予公眾參觀及欣賞,以及審視現時文物影響評估中的豁免標準,以完善評估機制,保護香港歷史建築物。

香港測量師學會建議政府在進行評估後,將同類具保留價值的建築物及水務設施制定活化方案,為此等別具特色的歷史建築注入新生命,並開放予公眾參觀及欣賞。如深水埗主教山上戰前蓄水池在評估後確定需要保留,其屋頂的損壞部分應在平衡歷史建築及活化需要上作適度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