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都會大學|公開大學改名簡稱都大HKMU 冀發展空間較大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香港公開大學宣布,完成就新校名的審議及評選程序,從1,100個新校名建議中,選定新校名為「香港都會大學」,英文名為「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暫簡稱「HKMU」。校長黃玉山指,「都會」一字具包容性、學術上亦較中性,大學將來發展空間較大,不會因校名受限,更可反映香港是世界大都會、學校多元活力。
校方會將交決定提予教育局,呈上立法會修例,預計最快數月、最遲一年內可使用新校名。而校方稍後將舉辦新校徽設計比賽。

公開大學創校初期主要提供遙距教育,至2000年起開辦全日制課程,之後更加入大學聯招,至今年8月宣布公開招攬新校名建議。(資料圖片)

公開大學今年8月公開招攬新校名建議,一度成為港人的熱話。公大校長黃玉山、學術副校長關清平、副校長(資源及發展)呂汝漢,以及大學重新命名評選委員會秘書梁汝照,今日(11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大學新名稱為「香港都會大學」。

曾獲建議包括「獅子山大學」、「香港九龍大學」
黃玉山表示,公開大學校董會約兩年前啟動重新命名工作,諮詢校內外人士意見後,收集到逾1,100個新校名建議,其中49%建議來自公眾、26%來自校友及學生,22%來自公大教職員。整體沒重覆的校名建議約有數百個,如「香港九龍大學」、「香港都會大學」、「香港東方大學」、「香港弘仁大學」、「香港應用大學」、「獅子山大學」、「香港紫荊大學」等。

公開大學公布大學新名稱為「香港都會大學」。(公大記者會截圖)

委員會經三輪篩選後,在11月選出3個選擇,經諮詢語文專家認為沒有歧義後,校董會昨日就三建議討論,一致決定採用「香港都會大學」(Hong Kong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簡稱暫為「HKMU」。

「香港都會大學」名稱有二十多人提議

關清平說,「香港都會大學」名稱有二十多人提議,為最多人建議的校名,建議者包括教員、校友及學生等。黃玉山解釋,公大屬綜合性大學,非單純文科或理科大學,「都會」一字具包容性、學術上亦較中性,大學將來發展空間較大,不會因校名受限,更可反映香港是世界大都會、學校多元活力。

公大副校長(資源及發展)呂汝漢表示,目前只是校董會通過新校名建議。(資料圖片)

副校長(資源及發展)呂汝漢表示,目前只是校董會通過新校名建議,實際須立法會通過大學條例的程序,才可使用新校名。在正式採用新名稱前,大學將繼續使用「香港公開大學」校名。
黃玉山說,初步估計新校名最快數月,最長約一年內可使用新校名,大學將設校名更新過渡期,屆時教職員卡片及文件上,會註明學校原稱為「公開大學」。

校徽須同步更改 稍後辦比賽收集建議

因應校名轉換,大學稍後會舉辦比賽收集新校徽建議,而實際改新校名的日期,會視乎立法會完成修例及新校徽「誕生」時間。至於「公誠毅樸,開明進取」校訓則暫沒打算更改。已畢業學生,日後可向公大申請文件,證明「香港都會大學」等同「公開大學」。
反修例風波及疫情先後夾擊,被問到公大收生有否受影響時,黃玉山稱,一年級內地新生人數比往年下跌,但二年級及三年級的內地生反而增加,故新增內地學生與去年相若,而公大今年整體在校生人數比去年更多,校方會密切留意收生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