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氣溫降疫情難受控?專家指低溫增傳播力 更憂輸入病毒
天文台預告本港下周漸轉清涼,市區最低溫降至攝氏17度,部分地區或降至14度,開始感受到冬天的氣息,但在新冠病毒的活躍季節,疫情會否因氣溫下降進一步惡化?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認為,本港的冬天溫度未算太低,但擔心歐美等地區在冬天疫情嚴峻,會透過回流本港的留學生或空運貨物,加劇本港疫情,故認為港府應做好把關工作。
▼11月16起收緊防疫措施▼
天氣漸冷,歐洲多國疫情反覆,部分國家甚至需要封城應對新一波疫情。氣溫下降令新冠病毒活躍,根據港大醫學院早前研究,發現在攝氏4度下,病毒在14日後仍然穩定;在攝氏22度下,病毒在14日後才失去感染力;在攝氏37度下,病毒在2日後便失去感染力。研究指出,溫度會影響病毒的穩定性,在愈高溫的環境下,病毒越快失去感染力。
梁子超解釋,病毒在體外沒有新陳代謝跡象,其結構能否保持入侵細胞及繁殖狀態,視乎溫度。根據熱動力學,他指出隨溫度升高,病毒分子震動加快,「震得多就會震散」,影響病毒結構,在環境中保持穩定時間縮短,令傳播力減弱;相反,溫度下降,病毒結構穩定時間變長,變相傳播力會增強。他指,氣溫下降,病毒在環境保持活性的時間會增加,時間長短亦受傳播媒介影響,例如糞便、空氣等均有差異。
梁子超憂輸入個案加劇本港負荷
踏入秋冬,校園上呼吸道疾病爆發,梁子超解釋,天氣轉冷及濕度下降,區域性污染問題嚴重,導致呼吸道粘膜受刺激及影響防禦力,導致呼吸道感染情況上升。至於新冠病毒傳染性在冬天會否增強?他指,新冠肺炎疫情初發時亦在冬天,認為「並非在冬天就控制不了」,愈早發現、愈早控制,可避免下一波發生,擔心遲疑觀望疫情,將一發不可收拾,若不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令病源不斷倍增,短期內個案追蹤、隔離措施受壓,或無力控制疫情。
梁又指,香港冬天溫度未算太低,但擔心歐美等地區疫情惡化速度快,增加本港輸入個案。他解釋,當疫苗未到位、疫情不受控,病毒或隨人口流動滲入其他社區,故要小心回流的留學生。即使疫情開始受控,他認為在檢疫方面要留意冷凍鏈物流、空運貨物,若來源地大爆疫,殘餘病毒或留在貨品表面上,增加機場負責處理員工的感染風險。
他說,對溫度下降加上回流潮感擔心,但認為「仗都要打」,當疫情入侵時,最好是把疫情排除在「城墻」以外,但當病毒深入社區、遍地開花,資源超負荷,擔心會重蹈歐美覆轍。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補充指,冬天病毒傳播會否加劇,取決於政府能否找出隱形傳播者及其緊密接觸者,及時檢疫隔離,故政府防疫措施必須「快狠準」,不應設寬限期,同時要考慮應否推行在家工作及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