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曾幫「無言教師」直播喪禮 伍桂麟籲社區多支援勿淪人道危機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近一年,全球死亡人數已經過百萬,而本港的死亡人數也已經突破百宗。受疫情掣肘,不少喪禮也無法舉行。香港生死學協會創會會長、「無言教師」遺體捐贈計劃發起人伍桂麟說,華人社會向來對生死看得十分重,家人能陪伴最後一段路程,也是不少逝者生前所願。惟疫情下,心願顯得奢侈,不少家庭留下遺憾。
伍桂麟說,中大醫學院在疫情期間,曾收到遺體捐贈,惟逝者家屬無法到場送別。為安撫家屬,他拿起網上授課使用的設備,為送別儀式做直播,希望寬慰逝者家屬的心。
疫情底下,生死議題常被提起,對於獨居長者、重病患者來說,死亡的恐懼常常令他們感到焦慮,身心俱疲。伍桂麟認為,防疫抗疫固然重要,但是人道關顧亦不能忽略。他呼籲大家多關注身邊長者,亦希望政府補足資源,令長者不再孤立無援。
華人社會雖然較少探討生死,但不少長者卻會提前做好計劃,包括臨終的安排、喪禮的儀式、遺體的處理方法等。伍桂麟說,死亡對長者來說是較為切身的話題,因此他們也較兒女更為緊張,提早安排好身後事。中大醫學院「無言教師」遺體捐贈計劃中,想要捐贈遺體的人,有不少為老人家,他們認為離世後,身體若是能夠幫助他人,會感到寬慰。
伍桂麟透露,最初曾因對新冠病毒了解不深,「無言教師」遺體捐贈計劃也受影響,曾停收遺體。中大醫學院了解逝者及家屬心情,便做特別安排——儘管遺體無法成為「無言教師」,仍然會將逝者的名牌,放在中大醫學院「無言教師」的名單內,而逝者的骨灰亦可撒在將軍澳紀念花園內,「呢啲對家庭成員來說,可能都是一種安慰。」
疫情下出席喪禮人數大減 伍桂麟直播葬禮安慰家屬
新冠肺炎疫情下,喪禮仍可舉行,惟許多親朋會因為疫情原因不能出席喪禮。伍桂麟指,試過有喪禮只有預計的兩三成人出席——逝者夙願難圓外,家人所受的創傷更難痊癒。
中大醫學院以往接受遺體捐贈時,會在小禮堂內,為捐贈者舉行送別儀式。不過疫情期間,不時會出現遺體捐贈者親友無法到場狀況。為安撫家屬的心,伍桂麟曾用網上授課的直播設備,為不能到場送別逝者的親友直播,希望令家人感到寬慰,「無言教師的遺體未有咁快入土,家屬的悲傷心情,有時也會因此延長咗。我當時有空,就幫手做直播,令嚟唔到嘅人都可以透過直播送別。」
染疫死者無法舉行喪禮 部分家屬或需哀傷輔導
在香港,遺體有三種分類,包括普通的藍色標籤、有危險性的黃色標籤以及高危需立刻火化的紅色標籤。伍桂麟說,雖然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死者遺體,按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被列為黃色標籤分類,但實際上處理方式,與紅色高危標籤的方法相同,沒有喪禮儀式,需要直接火化。
伍桂麟說,的確曾遇到有捐贈者,因為患新冠肺炎而無法如願捐出遺體,家屬連瞻仰遺容都沒有機會。他說,這樣的情況,家屬很容易引起創傷,有時他會傾聽,而情況如果嚴重,亦會轉介他們去NGO做哀傷輔導。
疫下長者欠關顧籲多關懷 伍桂麟:我哋始終不是第三世界
離世後的安排被打亂令人遺憾,不過更令人擔憂的是疫情下長者,尤其是獨居或雙老長者。伍桂麟說,政府防疫的措施往往一刀切,缺乏人性關顧,令長者在疫情中並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比如疫情之初,口罩、衛生紙等物資短缺,老人家不如年輕人,搶不到物資會感到焦慮,又或者許多院舍外展服務暫停,老人家無人陪診,對他們病情並非好事。
由年初出現疫情開始,醫院及安老院舍都限制探訪,長者支援服務也大為減少,再加上第三波疫情,一度在安老院爆發。伍桂麟說,本港不少長者情緒長期處於不安,對死亡的思考也更頻密,往往會感無助,「他們有時候覺得一出門就會中招,而長者染疫風險很大,我哋後生啲嘅,可能覺得就算中都未必會死,但老人家未必咁諗。好多長者,呢段日子基本就屈在家中,更加會過得孤單。」
伍桂麟說,了解到不少老人家最擔心在家中離世無人知曉,希望青年人可以偶爾問候。他又說,疫情期間,曾協助不少獨居長者上門安裝平安鐘,讓他們可以放心,「有時支援網絡好少,令佢哋覺得自己好似孤零零咁,其實疫情持續咁耐,政府是否可以補上資源呢?我哋始終不是第三世界,應該多啲人文關懷。」
疫中「反其道而行」 推生命教育活動
華人社會較少談論生死,而伍桂麟卻「反其道而行」,過往他就致力推廣生死教育,亦是「無言教師遺體捐贈計劃」發起人,在香港持續宣揚生死議題及情緒關顧。疫情期間,他並沒有止歇,更前往社區中心,向長者介紹臨終安排、身後事處理的知識。
現年72歲的長者袁翠真,專門前去聽講座。她在2014年,已登記成為「無言教師」,不過仍希望繼續了解一些臨終安排知識,不希望自己離世時,家人手忙腳亂,因而希望提早安排後事。她說,自己也懼怕疫情,一度減少出門,幸好四個子女常來探望,令她不至於覺得孤單。
伍桂麟亦受邀參與「識死.惜生」生命教育活動,明日(27日)主講「疫情所帶來的人道問題」網上講座。「識死.惜生」生命教育活動,由香港教育大學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下稱中心)主辦、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下稱華永會)合辦。
華永會外部事務委員會主席陳穎文期望,透過一系列活動,讓大眾建立正面價值觀,重新認識生命、愛護生命,達至「善亮人生」。同日亦有「21世紀的青少年生命教育」直播研討會,由宗教界及教育界專家翹楚,共同探討宗教如何引領青少年,在急速發展社會中尋找人生方向。詳情請參閱中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