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學校以電競活動訓練社交 助智障學生認字、上課免「遊魂」
電競運動近年興起,明愛樂進學校一名體育老師,將電競帶入校園,透過電子遊戲吸引中度智障的學生認字及學習、訓練他們控制情緒及與人交際,成功令曾有自殘傾向的自閉學生,願意與人交談;有欺凌前科的「遊魂」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主動完成堂課。
教育城行政總監鄭弼亮說,近年不少案例顯示,有智力障礙的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在電子世界有不俗表現,經訓練後,表現甚至可比一般學生優秀。
明愛樂進學校是專門服務中度智障學生的特殊學校,學生智商程度介乎25至49,校長葉懿寶說,該校同學的能力與幼稚園至初小生相若,較易受環境影響,需要更多時間訓練情緒控制及自理能力。
明愛樂進學校體育科老師兼資訊科技科主任李兆庭指,學校一直有不少戶外或傳統體育活動,惟學生情緒易受天氣及溫度等外在環境影響,不時有學生因太熱「發脾氣」拒絕參與,而近年教育界推動電子學習後,他留意到不少同學對電子遊戲感興趣,於是在2019學年申請全方位學習津貼,推動電競作「其他學習經歷」,在全校130名學生中,挑選約20人參與訓練。
訓練原定為期16堂、每堂兩至三小時,主打《部落衝突:皇室戰爭》、《Minecraft》及《鬥陣特攻》三款遊戲。李兆庭解釋,當中含奧運電競項目,屬學生能力範圍可理解的遊戲,「我們會以生字圖表講解武器技能,列在工作紙給他們溫習,評估顯示他們的認字量增加了;而他們打機亦訓練到手眼協調,為了過關及勝出比賽,他們會較專注及願意與人交談,溝通技巧亦有進步。」
雖然訓練受疫情影響要暫停,最快下月才有機會恢復,但李兆庭認為已漸見成效,不少隊員的學業成績及行為表現有明顯進步,「疫情前的訓練是在一間酒店的電競館進行,初期有同學忍受不到現場音響及燈光效果而跑走,但漸漸提高了他們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而我們邀請另一間特殊學校一起舉行友誼電競賽,隊衣由學生設計,所以他們試用了設計軟件。」
當中有輕微自閉症的中六生譚文華(18歲),接受訓練後,接納新事物的彈性較大,自殘行為大減,更願意與人分享遊戲話題。而以往較固執及會欺負胞弟的中三學生譚光傑(15歲),參與電競訓練後,願意合作,上課時不再「遊魂」,甚至主動完成堂課。
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鄭弼亮說,近年不少案例顯示,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在電子世界的表現不俗,甚至因為專注訓練,最終表現比就讀一般學校的學生更優秀,如教育城2017年舉辦的Minecraft比賽中,一間特殊學校隊伍在全港學校中突圍而出。
鄭弼亮相信,電子學習及科技普及,有助收窄SEN學生與一般學生的差距:「電子(產品)好似比紙筆更易控制,若在科技活動或平台上較量,SEN學生與一般學生的差距收窄了,甚至表現更好。」他期望特殊學校的成功經驗可供其他服務SEN生的教育工作者參考。教育城已邀請李兆庭,在下月 9日至11日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學與教博覽」中分享特殊教育應用電子學習及推動電競活動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