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長者只能食糊仔餐 初創首研本地軟餐保味道營養 售價減半
嚐盡人生百味以後,誰會想老去後食而無味?長者因身體機能衰退,或會有吞嚥困難,只能進食將數種食物攪碎而成的「糊仔餐」,有長者因而食欲不佳並營養不良,甚至要插鼻胃喉餵食。
食品科技初創公司吞嚥易創辦人鍾倩盈,不忍至親中風後轉食流質食物,食慾大減,於是與朋友一同創業,成立本地首間研發軟餐食品技術的公司,產品價格較進口貨低近半。今年財政預算案增撥7,500萬元資助安老院舍提供軟餐,團隊信心大增。
事實上,中風或患有柏金遜症都會影響長者的吞嚥能力,鼻咽癌等康復者亦較常出現吞嚥問題,只能食用糊餐或軟餐。香港大學2015年一項研究推算,全港約有4.5萬名安老院舍院友患吞嚥障礙。
外公曾中風只可食流質 決心為長者研發軟餐
鍾倩盈說,自己外公曾經中風,出現吞嚥困難,只可進食流質食物,當時自己因工作經常到日本,發現當地軟餐市場相當成熟,於是問自己:「點解香港無?將來爸爸媽媽、自己老了,可不可以食得好點,而不是這些?」因此找來有飲食創業、科研經驗的朋友加入,決心要為長者研發價格更低、品質更好的軟餐,亦改善長者生活質素。
對比由多種食物攪碎而成、味道和賣相皆不甚吸引的糊餐,軟餐食物則沒有經過攪碎,可保原貌及營養,但較一般食物更容易吞下。然而,礙於成本及人手,大多數院舍只有在大時大節,才能為吞嚥困難的長者提供軟餐,其他日子只能供應糊餐。
吞嚥易另一成員黃健宜認為,現時軟餐尚未在港普及,主要原因是價格較高,因本地貨源多從日本進口,或是進口食物軟化粉再於本地加工,一盒西蘭花炒牛肉軟餐,價格就可高達60元。他表示,吞嚥易是本地第一間軟餐技術研發公司,成功將軟餐價格降至25元一盒,院舍及一般家庭都更能負擔。他指,軟餐能令長者更有食慾,「若老人家沒胃口,不願進食而要插喉餵食,老人家只會退化得更快。」
便利家庭照顧者 家中自製簡易特色糊餐
鍾倩盈介紹,若家庭照顧者想為老人家製作特色糊餐,亦可發揮創意,如將叉燒、蒜蓉芥蘭等分別攪碎,加入塑形粉,放入錫紙製成的模,便可造成形狀、味道都更像真的糊餐。至於吞嚥問題不大,但牙力不佳或戴假牙的長者,亦可使用食物軟化粉,將食物軟化約一半程度,方便咀嚼。
吞嚥困難人士喝水時容易「濁親」,可在飲品中加入食用增稠劑,減低風險又可讓患者攝取足夠水份。鍾倩盈亦表示,團隊研發的增稠劑,售價可比進口產品低三至五成,並且主要面向院舍及醫院。
團隊預期,產品月內可於軟餐平台Mealingful購得,並預計下月於網購平台HKTVMall上架。研發約一年,產品便可上市,鍾倩盈坦言:「(軟餐研發)唔可以話好難,但有冇人肯做?」她續指,長者市場雖然大,但殘酷的是消費者不太願意花錢到老人家身上,長者用品利潤較低,大家寧願做BB產品。
預算案年撥7,500萬資助院舍提供軟餐 增團隊信心
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出,政府每年增撥7,500萬元資助安老院舍提供軟餐。鍾倩盈表示消息令團隊信心大增。但如何令消費者更願意花錢到長者身上?她坦承這要視乎大家是否關心長者,「老人家沒胃口就容易營養不良,便會看到老人家一路瘦下去。」但她有信心未來軟餐市場將進一步發展,因現時年輕一代老了以後也會想吃好點。
吞嚥易入選為第四屆「初創飛昇計劃」的初創企業。「初創飛昇計劃」由香港工業總會轄下的香港初創企業協會舉辦,協助初創企業加速發展;今屆以食品科技為主題,獲選的11間初創的技術包括可持續耕作、研發細胞培植肉、可取代膠袋的水溶袋等。香港初創企業協會主席趙子翹表示,工總有逾千家企業會員,涵蓋32個工業分組,會員企業在過程中,助初創連繫人脈、接觸潛在客戶和投資者,並提供工業技術技援及經驗分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