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倡重啟租者置其屋計劃 售全港公屋料創4萬億財富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團結香港基金今日(17日)舉行論壇,討論在疫情下如何刺激經濟,多位出席的學者都建議政府重推「租置計劃」。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表示,若將全港公屋以相宜價格售予居民,預料可創造4萬億元財富,相等於現時8000億元財政結餘的數倍。香港中文大學滬港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宋恩榮又指,租置計劃可解決香港財富分配不均問題。

現時納入租者置其屋計劃的39條公屋屋邨,約有4.1萬伙仍未售出,政府早前提出加快有關屋邨的貨尾單位。(資料圖片)

料能釋放4萬億元財富

王于漸表示,香港是開放型經濟,當全球都受疫情影響時,本地經濟不易靠外部恢復,故應牽動內部需求。王于漸建議,政府應重推租置計劃,以延長總體需求,將全港公屋以相宜價格售予居民,預料可創造4萬億元財富。他指,公屋租戶大多不會遷出,單位的流通性不高,將大量土地價值放在低效率的用途,變相將財富凍結。他舉例,假設公屋單位市價300萬元,若政府以150萬元出售,不單政府有庫房收入,同時亦能帶動其他經濟活動,如裝修等。假設有序推出公屋單位,每年推2.5萬伙,對樓市不會有大影響。

王于漸又建議,可向公屋輪候冊的「隊頭」人士提供租金補貼,以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

宋恩榮:解決財富不均問題

香港中文大學滬港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宋恩榮亦指,現時私樓每戶約住約3人,相反公屋單位因分戶等問題,住戶則越來越少,變成2.7人,他形容做成浪費,「起幾多唔夠」。他認為,若單位以租置形式出售,可以創造價值,亦能幫助逾80萬公屋戶「上車」,解決香港財富分配不均問題。

政策分析員曾維謙指,出售公屋可以刺激經濟,建議分階段推行租置計劃,以幫助政府管控財政赤字。他又指社會不應接受用大量公共資源興建公屋,然後低效率地運用。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表示,租置計劃可以短期紓緩財政問題,並能提供資源做長遠的計劃,包括交通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