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質疑港府高風險區定義與全球疫情脫節 倡採分流措施減感染
早前有高風險地區免檢疫人士,於機場未等候檢疫結果後已離開,其後確診並傳染予同住家人,遭專家斥為漏洞。港府今日(11日)公布收緊有關措施,而來自15個極高風險地區的免檢疫機組人員,亦需於機場等候陰性檢測結果後才獲放行。
有專家認為,目前海外多地疫情嚴峻,高風險地區絕不止於15個,港府的極高風險定義與全球疫情脫節,建議政府應按各地風險定義「低風險地區」,將低風險抵港人士與其他地區的人士分開處理,減低交叉感染風險,而免檢人士則應參考內地及澳門的「閉環式管理」,不讓免檢疫者接觸社區,以防病毒擴散。
日前一名來自哈薩克的機組人員確診,其後同住3名家人均確診,事件揭露高風險地區免檢疫人士不需等候陰性檢測結果後已可離開機場的漏洞。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將收緊有關海外抵港及免檢疫人士的檢測安排,來自極高風險地區的所有人士,應在可行情況下做兩次病毒檢測,包括出發前48小時內及抵港後,接受病毒核酸檢測。
至於來自高風險地區的機組人員,須在機場等候檢測結果後才可獲放行,而高風險地區的領事人員,抵港後須用點對點交通工具,不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並在所屬機構的指定地點自我隔離14日。
其他地區的免檢疫人士,若果未能出示陰性檢測結果,均須在機場完成核酸檢測、並等候結果後方可離開。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直斥,政府最新措施只收緊了一小部份的漏洞,全球疫情嚴峻,高風險地區不止於十數個,政府的高風險定義只基於從該些國家抵港後確診的人數而定,做法與全球疫情發展脫節。
倡改訂低風險國家及地區 採分流管理保障低風險區人士
他續指,政府應按風險評估,定義低風險國家及地區,將來自低風險地區的旅客,由到埗一刻與其他地區旅客分流處理,包括在機場內使用不同通道,並分開入住不同酒店,例如分開部份酒店主要供本地人及低風險地區旅客入住;另一批酒店,則安排其他地區人士入住檢疫。至於免檢疫人士,則應採取「閉環式管理」,除要求採用「點對點」交通工具外,亦應限制各人,只能參與獲批准的活動,逗留地點則應由有關機構安排,與其他人士分隔。
▼10月30日起食肆和表列處所的放寬措施▼
料旅遊氣泡、居粵澳港人免檢疫 不致大威脅
梁子超強調,防疫要做到滴水不漏,必須將不同風險的人士分隔,才可減少交叉感染,並減低高風險地區人士將病毒帶入本港社區的風險。他又建議,若有快速檢測的技術配合,所有外來機組人員,均應在機場接受病毒檢測,有結果後才可離開。
對於港府將開放與新加坡的旅遊氣泡,另外亦容許居廣東省及澳門港人返港免檢疫。梁子超形容,香港與新加坡的疫情趨勢相若,若安排到專機及專屬機組人員負責該航班,料問題不大;而數據上廣東省及澳門的疫情則較本港更穩定,故當地暫只開放單向流通,並非雙向免檢疫,相信新措施對本地不會構成很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