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醫管局中醫治療助確診者紓緩後遺症 年輕患者恢復嗅覺
醫院管理局早前展開「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為出院後的新冠肺炎患者,繼續提供免費門診服務,現有超過400名康復者參加。三間大學的中醫學院,由9月起展開觀察性研究,目前有逾70名康復者參與。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卞兆祥說,較多患者屬氣虛及痰濕體質。病人接受8次治療後,氣喘、味覺及嗅覺失調、情緒問題等均有顯著改善。
有19歲男患者表示,剛出院時「100%嗅覺無咗,咩都聞唔到」,亦有輕微氣喘,經中醫門診治療,到第5至6次覆診時,後遺症有明顯好轉。
醫管局在今年4月下旬開始,展開「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康復者可在出院六個月內,到全港七間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接受10次免費門診服務。計劃屬自願性質,逾410名患者已參與。醫管局中醫部主管黃巧雲認為,這代表接近一成病人願意尋求中醫協助。
另外,浸會大學、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中醫藥學院聯同合作機構,由9月初起,展開為期半年觀察性研究。他們冀招募150名曾參與「中醫門診特別診療服務」的患者,接受8次評估,收集中醫證候、肺功能、體質及生活質素等數據。現時七間中醫診所共有71人參與研究,以41至70歲的患者為主,近半患者本身有慢性病史。
八次治療後 氣喘、味覺及嗅覺失調、情緒問題有顯著改善
香港浸會大學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卞兆祥說,參與研究的患者當中,氣虛、痰濕體質人士較多,分別佔17%和16%。氣虛的人士較容易氣喘和乏力;痰濕的人士容易有痰、肥胖和情緒差。被問到這兩種體質的人士是否較易患上新冠肺炎,他稱,染病後體質可能改變,仍然有待研究。
症狀方面,寐差、氣喘、神疲乏力和咳嗽,是最常見的症狀,超過20名康復患者出現上述症狀。中大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大埔區)註冊中醫師翁霆耀解釋,新冠肺炎可使五臟均受損,當傷及心臟,患者便會失眠和心悸。
卞兆祥稱,病人接受八次治療後,氣喘、味覺及嗅覺失調、情緒問題等均有顯著改善。他坦言,有些患者部份症狀未能紓緩,譬如失眠,「但唔會成個人都改善唔到。」
中草藥治療方案大致可分為兩種,分別是「肺脾兩虛型」和「氣陰兩虛型」。前者會處方陳皮、半夏、生黃芪、炒白术、黨參等;後者會處方南沙參、北沙參、麥冬、五味子等。翁霆耀表示,本身患有慢性病的患者不需停西藥 ,配合中藥治療效果更佳。而中藥過敏、蠶豆症患者及孕婦則需特別注意調藥。被問到中藥對於肺部纖維化是否有幫助,卞表示,相信中醫對此有幫助,但目前未有數據證實,需繼續研究。
年輕患者恢復嗅覺
一名19歲男患者表示,剛出院時「100%嗅覺無咗,咩都聞唔到」。他亦出現輕微氣喘,「行多幾步路都會攰。」針對相關症狀,中醫師為他處方沙參麥冬湯合蒼耳子散加減,配合自費的針刺治療,至今他已覆診九次。「本身好驚以後都聞唔到嘢,依家每日有幾個鐘聞到嘢,個人開心返。」
翁霆耀說,該患者在覆診初期的康復進展較緩慢,直至第5至6次覆診便有顯著好轉。他認為,年紀輕的患者,接受中醫治療的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