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院副行政總監難忘謝婉雯殉職 抗疫堅守底線:唔要再有同事染病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屯門醫院副行政總監、內科及老人科顧問醫生莫俊強將於明年榮休,今年卻遇上了新冠肺炎的挑戰。說起疫症,他仍然難忘當年因沙士殉職的同事謝婉雯醫生。莫俊強表示,她的離世讓屯門醫院往後面對疫情時,堅守著一條底線,「就係唔要有一個同事因(照顧病人)而染病。如果你無足夠PPE(保護衣),我就唔會安排你去危險地方。」
莫俊強獲得今年的醫管局傑出員工獎,他自言在屯院工作是幸運。「大西北嘅好處就係有好多地方可以開墾,爭取資源做好多想做嘅事。」

莫俊強深明照顧者的心情和難處,認為大眾容易忽略他們的付出。(李恩慈攝)

莫俊強在1986年開始在公立醫院工作,並於1993轉到屯門醫院,翌年升任顧問醫生。他在2011年擔任內科及老人科部門主管,當時該院的醫療事故未平,人事糾紛又起,團隊士氣非常低落。「嗰時黃昏收工,覺得好孤獨,人生好似無希望,返工又唔知為乜,所有同事都唔開心,我仲記得個感覺。」他任主管的六年間,樂於傾聽年輕同事的意見,「就算未必應承做得到,都一定會回應。」醫院上下並肩前行,內訌逐漸減少;由最差的工作環境,慢慢變得積極和正面。

屯門醫院予人感覺偏遠,莫俊強倒認為在這裡工作是幸運。「大西北嘅好處就係有好多地方可以開墾,爭取資源做好多想做嘅事,意見比較容易被接納,晉升機會都比其他醫院快。」他又笑言,屯院在廿多年前的最大特色是「啲病人好鄉下」,曾經有一名婆婆送贈一隻生雞給醫生同事,以答謝他的救治之恩。比起市區,莫俊強欣賞大西北的病人更懂得尊重醫生。

屯門醫院的社區老人評估小組已成立25年,莫俊強屬於首批加入。醫護團隊會到當區的院舍為長者提供外展服務,協助院舍監察有否出現問題。他到院舍視察時,曾發現一些硬件上的問題,譬如地方太窄、網絡電線較慢等,向相關院舍提供改善建議;而護士則較著眼於照顧上的不足,例如照顧員為長者洗傷口時處理得不完善。

他認為,院舍派錯藥等嚴重事故並不常見,又稱大部份院舍職員都對長者有愛心,「係有心做,回饋社會」。他又說,「指出人哋(院舍)做錯嘢係好容易,離譜嘅錯要處罰,但我哋都要有包容。」

2003年5月23日,圖為因搶救沙士病人而殉職的首位公立醫院醫生謝婉雯(35歲)的葬禮,遺體安葬浩園,棺木被蓋上區旗,謝其後獲追授金英勇勳章。(Kin Cheung/路透社)

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期間,爆發疫情的屯門康和護老中心黃金分院是醫院的服務對象之一,該院的感染群組多達40人,其中11名院友身亡。莫俊強稱,該院舍爆疫首天,院友未能即時撤離至檢疫中心,當時醫護團隊便進入院舍,主要協助處理藥物問題及跟進檢疫安排。他憶及,當時院舍有職員感到自責,擔心是自己將病毒傳染給長者。部份醫護及職員早已待長者親如家人,對於有長者離世感到十分難過。

談到大型疫症,莫俊強仍難忘17年前因沙士殉職的謝婉雯醫生。他說,當時他是前輩,謝是胸肺科的後輩,形容對方「好nice(友善),乖乖女嗰種」。她的離世成為屯門醫院不能抹走的傷痛,即使事隔多年,同事每年也在特定日子為她設花牌紀念。也正正因為同事的犧牲,屯院往後面對疫症時,必定堅守一條底線,「就係唔要有一個同事因而染病」。今年初,醫管局的保護衣等裝備非常緊絀,莫俊強著同事「如果你無足夠PPE(保護衣),我就唔會安排你去危險地方。」

+3

在內科及老人專科工作多年,莫俊強深明照顧者的心情和難處,認為大眾容易忽略他們的付出。他最難忘20多年前,一名三十多歲的男子突然中風,霎眼由年輕才俊變成全身癱瘓。由於病情複雜,其妻子時常「發䒐䒏」,嚷著要醫護解釋丈夫的病情。「有一日我同佢講,你作為太太都好辛苦,佢即刻喊,話我係第一個人關心呢樣嘢。」她和莫俊強的關係自此變好,後來她更每年寫聖誕節答謝他悉心治療丈夫。

莫俊強坦言,老人專科難聘請新人入行。作為大前輩,他認為這科醫生最重要條件是耐性。「伯伯婆婆聽唔到,你要大聲同佢講嘢,但係又唔係要鬧佢喎!」很多時候,醫生更需耐心聽長者分享。他又形容,「香港都好似一個長者病,就算有藥同疫苗,醫好咗個病,但仲(depressed)抑鬱緊,需要長時間先可以rehab(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