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願醫保|兩保險公司加價 加幅約3% 七成保單保費低於扣稅上限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自願醫保」計劃推行近一年半,現時市面上有30間保險公司提供257個投保方案供消費者選擇,標準計劃的保費由1800元至1.5萬元不等。食物及衞生局指,大部分計劃的保費都維持不變,只有兩間公司加價,升幅約3%。當局又指,超過70%保單的標準保費低於或等於8000元的扣稅上限,暫不會考慮調整扣稅額。
計劃推行至今,約4%申請不獲接納,食物及衞生局副秘書長(衞生)方毅明言,倘有高風險池,才能做到百分百承保,但政府現時未會考慮設高風險池。

食物及衞生局副秘書長(衞生)方毅(左)及食物及衞生局自願醫保計劃總監李志中(右)。 (鄭翠碧攝)

方毅表示,截至今年7月31日,有30間保險公司參與計劃,提供30款標準計劃及37款靈活計劃,共提供257個投保方案。標準計劃的保費由1800元至15800元不等,低於政府在2017年的估算;而設有「附加額外醫療保障」的大房級別靈活計劃,保費就介乎3400元至31000元。方毅稱,超過70%保單的標準保費低於或等於8000元的扣稅上限,即保費全數都可作稅務扣減,當局暫不會考慮調整扣稅額。

他指,大部分計劃的保費都維持不變,只有兩間產品提供者上調標準保費,升幅約3%。記者翻查資料發現,於靈活計劃加價的公司包括AXA安盛香港旗下的安盛保險(百慕達)有限公司、安盛金融有限公司。AXA安盛回覆指,該公司會考慮不同因素而作保費調整,包括受保人投保或續保時年齡、醫療通脹、該保險計劃的整體賠付率等,「在平衡整體狀況之後,作出合理的決定。」

方毅稱,另有兩、三間產品提供者下調保費,部分計劃減價5至6%。根據自願醫保網站的資料,保泰人壽及利寶國際保險兩間公司都下調了不同年齡層的標準計劃保費,當中利寶國際保險減價幅度顯著,年紀愈大的減幅愈多,例如一名在1940年出生、不吸煙的男性,利寶本索取3.6萬元的保費,但自今年6月15日起,保費急降至1.6萬,大減近兩萬元,即約54%。記者透過電話及電郵向利寶查詢原因,暫未獲回覆。

自願醫保計劃於去年4月正式出爐。(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至今年3月底,已簽發保單增至52萬張 20%為新保單

方毅續指,截至去年12月底,已簽發的自願醫保保單有近42萬張,總保費為22億元;及至今年3月底,已簽發的保單增至52萬張,他直言已比想像中理想,「因應社會事件同疫情,都有少少擔心市民購買意欲。」

若以新舊保單分類,52萬張保單中,約10萬張屬新造保單,餘下80%則是由舊保單轉移至自願醫保的產品。由於現時個人償款住院保險市場每年約有14萬張新保單,換言之,自願醫保佔當中每年增長的70%。若以年齡劃分,52萬名受保人中,只有2%是70歲以上,比率最多的是30至39歲人士,佔20%。

自願醫保計劃於去年4月正式出爐。(資料圖片)

方毅指,87%(約31萬宗)自願醫保的保單申請都獲批,另有9%(3.4萬)的申請在設有附加保費或個別不保疾病後,都獲接納申請,只有4%(1.3萬)申請不獲接納,他強調這比例不高。食物及衞生局自願醫保計劃總監李志中稱,一般而言,若投保人年紀大或有多項已知疾病,保險公司未必接受到有關風險,可能會拒絕承保。

方毅坦言,倘有高風險池,才能做到百分百承保,被問到會否重新考慮設高風險池時,他稱「當自願醫保運作順暢、社會接受程度高時」,政府才會考慮設高風險池的問題。他強調,若市民在年輕時盡快投保,就可減少被保險公司拒保的可能。

食物及衞生局副秘書長(衞生)方毅(右)明言,倘有高風險池,才能做到百分百承保,但政府現時未會考慮設高風險池。 (鄭翠碧攝)

30宗自願醫保相關投訴

截至今年6月底,當局接獲與自願醫保相關的投訴有30宗,當中大部分與新舊保單轉移有關,亦有一宗個案的投訴人不滿保險公司的核保安排,投訴人稱,保險公司在處理其申請時,加入個別不保疾病,但在多番溝通下,仍未能清晰交代原因,當局認為其投訴成立,要求該保險公司發信向事主交代原因。而30宗投訴中,成立與不成立均大概佔一半。

另外,保險業聯會正研究推出各間公司統一的「標準投保問卷」,食衞局會考慮在一年後正式納入成為自願醫保的計劃規則。而聯會最近也推出了《使用基因測試結果商務守則》,訂明所有自願醫保的產品提供者都不會要求準投保人做基因測試作核保之用。

自願醫保計劃於去年4月正式出爐。(資料圖片)

52萬名自願醫保受保人中,97%選擇靈活計劃,只有3%購買標準計劃。保險業聯會行政總監劉佩玲表示,靈活計劃有不同特點,若市民認為標準計劃「不足夠」,就會選擇靈活計劃。至於拒保的問題,她認為4%不算多,若投保人有癌症或嚴重心臟問題,就有可能被拒保,「如果風險太高(也承保),其他人就要畀多啲保費。」她稱,在2011至2015年間,個人及團體醫療保費的平均升幅維持在只有5.9%及4.6%左右,被問到自願醫保保費在未來會否增加時,她指各間公司會視乎風險有多高及承保經驗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