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歲子照顧94歲認知障礙母 由忟憎變包容:無辦法,只能夠忍受
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對認知障礙症患者及照顧者而言,需面對更大挑戰。有年近七旬的男性照顧者在疫情下,獨力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症的94歲母親,除了貼身護理外,亦需安撫患者的情緒,自言性格原本容易忟憎的他,漸漸學會包容,亦主動參加社福機構的支援計劃,及早為未來做好準備,「無辦法,只能夠忍受。」
有社工表示,疫情打亂患者的既定生活,有長者會發脾氣、更甚會作出自殘行為,呼籲照顧者感到情緒爆煲時,宜主動求助。
兩年內母親病情惡化 家中見幻覺 半夜起身煮食
程先生今年69歲,憶起兩年前,年過九旬的媽媽開始出現病徵,「不嬲都會落街拎報紙,但發現佢開始迷路」,一家感到不對勁,故主動帶她求醫,經評估後確診認知障礙症,程亦索性辭工,專心照顧母親。在過往兩年,他看著母親情況一日比一日差,在家中看到幻覺、試過半夜起身煮食、忘記關煮食爐便外出,險發生意外、對家務事的固執,亦一度令二人常常生出磨擦,他自言性格較忟憎,但相處下來,最大心得是需事事忍讓。
母親失禁、不懂穿衣 兒子跨心理關口助清理
原本有太太與他輪流照顧母親,但太太新年後返台,照顧同樣患病的外母,變相剩下他獨自一人,他亦試過情緒爆煲,「有次佢同我爭洗碗,地下當然滴到水,佢突然搵隻腳叉埋嚟抹水,又或者我喺屋企拖地,唔聽我講喺屋企周圍行,咁咪好忟憎,但忟憎你又唔可以打佢,咪捉住佢撳落床,佢之後同我講你不如殺咗我。」心情會否難受?「無辦法,只能夠忍受。」
近期媽媽自理能力開始變差,間中失禁、不懂穿衣服,作為兒子,由起初有「心理關口」,到學會接受現實,「佢會整到褲都係,我咪幫佢清理......無得習唔習慣,做得呢樣嘢就無得計較。」
在女兒的介紹下,程先生更主動參加互助小組,與同路人交流,「見到呢個點嗰個點,我就知道以後點,有心理準備」,又定期和母親參加中心活動,包括一起做手作。照顧之路如長期抗爭,心理質素亦相當重要,「照顧小朋友,佢都會有長大嘅一日,但長者只會越嚟越差。」他年紀亦不輕,來年更將踏入70歲,強調每日會保持飯後散步習慣,間中與朋友相聚,放鬆一下。近日,他亦申請了日間照顧中心,料輪候時間需一年半,「有人照顧佢,我就可以做自己嘢」,幫忙分擔壓力。
香港家庭福利會社會工作顧問黃愛球表示,疫情打亂了患者的日常行程,造成很大挑戰,「平時會定時定候去上堂、去中心,但依家無得返,容易倒退。」另外,在第三波疫情中,安老院舍出現爆發情況,長者死亡人數急增,亦為他們帶來情緒困擾。她透露,生活被打亂,有長者會發脾氣、更甚會作出自殘行為。
香港家庭福利會認知障礙症照顧策劃師黃松思補充,7月爆發第三波疫情,有患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沒法照常對中心參加活動,其子亦規勤她減少外出,但時間久了,發現多了自言自語,褲當做衫著,認知能力有明顯倒退。
策劃服務助照顧者做好準備
黃愛球指,男照顧者通常「未準備跌入照顧者角色」,往往較女士面對更多困難,「女性照顧女性都會覺得尷尬,男性未必識得處理」,而程先生參加了中心的支援計劃,「社工會由初階起,畀佢認識到咩叫認知障礙症,及早申請院舍、中心支援服務」,另亦有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定期做上門評估。她呼籲,照顧者感到情緒爆煲,宜主動求助,亦向朋友傾訴,長遠而言,亦促政府制定完善護老政策,為病人、照顧者心靈提供支援。
家福會轄下的「以家為本認知障礙評估及支援計劃」提供不同服務,包括認知障礙評估服務、認知障礙照顧策劃服務、認知障礙照顧者互助小組等,計劃預算服務2100人,費用全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