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朝輝撐「混合樣本全民檢測」斷傳播鏈 傳染科醫生憂檢測力不足

撰文:冼博勵
出版:更新:

香港近期疫情嚴峻,不少本地個案未能找到源頭,令人關注香港的檢測能力超負荷,以及檢測的普及率不足。有科企界人士提倡以混合樣本方式,推行全民檢測。
醫委會委員龐朝輝醫生對相關提議持正面意見,認為混合樣本可以加快檢測速度,以及減低檢測成本,而全民檢測可中斷傳播鏈,惟亦有傳染科醫生對全民檢測有保留,主要基於香港的測試能力有限。然而,雙方都認為應優先對高危的群組進行大規模的檢測。
而針對香港測試能力,醫學會建議政府鼓勵本地製造及提升化驗設施,以提升香港的檢測能力。醫學會促請政府與私家化驗室合作,增加社區病毒測試量。

所謂「混合樣本」,即是將被檢驗者分成數人至數十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的樣本被混合,一次過檢測,一發現有陽性個案才逐個覆檢。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前日(22日)在例行記者會透露,檢測中心有採取「混檢」,以節省材料。而「全民檢測」則在美國、德國及中國北京、武漢已逐步推行,主要為整個地區人口作檢測,找出隱形感染者,惟張竹君同日表示,香港未有條件推行。

龐朝輝醫生認為目前是適當時間,討論及考慮以混合樣本方式,推行全民檢測。(歐嘉樂攝/資料圖片)

混合樣本、全民檢測? 龐朝輝:目前是時候適當考慮

醫委會委員龐朝輝醫生對以混合樣本方式,推行全民檢測持正面態度。他認為目前是適當時間,討論及考慮以混合樣本方式,推行全民檢測,他指應優先為流動性高的高危群組,大規模檢測,「加上社交活動減少,自自然然會少啲(感染個案)。」

他認為香港在三至四月時,比較少隱形病人,因此無需要進行大型檢測;但現時每日都逾百個案,更重要是每日都有追蹤不到源頭的個案,因此進行大規模的檢測,有助中斷傳播鏈。他表示全民檢測在外國都有,而「混合樣本」亦非常有效。他認為目前階段,應先針對最高危的群組,例如醫護人員、運輸業人士等高危人士先檢測,之後慢慢提升數量,如再為私營機構、上班一族安排人員檢測。

龐朝輝表示全民檢測在外國都有,而「混合樣本」亦非常有效。(鄭子峰攝/資料圖片)

他認為相關倡議要有政府配合及統籌,他舉例如台灣「IT大臣」政務委員唐鳳,將全台灣的抗疫資源以網上系統統籌好,再配合良好的追蹤系統,這些都值得香港政府參考。

曾祈殷:應該集中檢測高危群組

至於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就表示,全民檢測要有客觀因素配合,目前未必適切。他認為香港目前沒有足夠的檢測能力,不論私營及公營都不足夠。加上亦未必有足夠床位,為所有隱形感染者服務。

他亦認為應該集中檢測高危群組,他尤其擔心出現醫院爆發,所以例如醫護人員、的士司機、老人院、傷殘院舍人士,要優先檢測,條件許可甚至每星期都做測試。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表示,尤其擔心出現醫院爆發。(黃寶瑩攝/資料圖片)

曾又解釋,「混合樣本」利用得宜,可以節省時間、試劑及成本。最好應該是小組之間的人互相有關聯,例如是同一個感染群組的相關人士,又或是固定戶口,方便作後續跟進,否則如果大家「三唔識七」,效用就會受影響。

許樹昌憂檢測能力有限 應有目標檢測

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中文大學醫學院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就認為全民測試須動用龐大資源,而且今日測了呈陰性亦不代表明日不會受感染,他認為應集中有目標地檢測。例如針對某些行業,例如現時的物管、保安員等。他又指香港的檢測數量有限,他認為香港並無條件作全民檢測。

另外,針對香港的檢測問題,昨日(23日)下午,醫學會舉行記者會時,亦有建議政府以新加坡為學習對象,指當地鼓勵廠商生產更多化驗設施工具,令檢測次數由數月前只得數千,提高至現時每日二萬次。

醫學會促請政府應與私家化驗室合作,增加社區病毒測試量。(資料圖片)

醫學會促政府改善與私家化驗室合作 增加社區病毒測試量

他們認為香港繼鼓勵成立本土口罩廠後,都應該鼓勵本地製造及提升化驗設施,以提升香港的檢測能力。醫學會又促請政府與私家化驗室合作,增加社區病毒測試量;並建議政府以醫療券形式資助市民作化驗,但認為由於香港的化驗室能力有限,鼓勵有病徵及高危的人士去化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