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醫踏科研路 首屆DSE 39分喇沙仔藉卵子研究 躋身德國頂尖團隊

撰文:鄺曉斌
出版:更新:

2020年中學文憑試(DSE)將於7月22日放榜,考生這段時間應在苦思選科難題,喇沙書院、中大畢業生蘇俊的經驗,或許能帶來一些啟示。
蘇俊(Nick)在首屆DSE中奪得3科5**、3科5*,雖然父母及師長均認為他應繼續選讀醫科,惟自己卻認為興趣是科研,最終調動大學聯招次序,入讀中大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學士課程。畢業後獲德國一個全球頂尖科研團隊招攬,多年來均以研究卵子為主,隨後更獲裘槎基金會頒發獎學金,在德國「精英大學」格丁根大學修畢博士學位。Nick從科研中找到自己的使命,期望未來兩年能創立屬於自己的實驗室,繼續研究卵子,與診所協助不育個案。

蘇俊畢業後獲德國一個全球頂尖科研團隊招攬,多年來均以研究卵子為主,隨後在當地「精英大學」格丁根大學修畢博士學位。(受訪者提供)

首兩輪JUPAS 排位均以醫科為首 後來察覺醫科難做科研

蘇俊(Nick)來自傳統名校喇沙書院,為2012年首屆文憑試考生,在生物、化學及數學科奪得5**;中文、英文及通識科則奪得5*,六科合共取得39分。他直言,在放榜前的兩輪大學聯招(JUPAS)排位,均以醫科為首選,理論上亦應能順利入讀。

Nick接受訪問時表示,在中學時期已開始參加中大生命科學學院的科研探索活動,當時開始對細胞及分子生物學產生興趣,同時一直有意循相關科研發展;他形容,父母均為傳統商人,期望自己能入讀醫科,其中學師長亦不太看好在香港讀科研課程的前景,當時他秉持一個想法:「讀醫好難做到科研。」

最終Nick毅然改動大學聯招選項,順利入讀心儀學科中大細胞及分子生物學學士課程,「父母當初唔太理解自己決定,都會有拗撬,大學頭兩年都曾經有猶豫,質疑過自己的決定。」

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曾淑瑩說,做科研應具備對解難的堅持。(受訪者提供)

二年級起,Nick逐漸發掘到有興趣的科研內容,其研究指導老師、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曾淑瑩說,做科研應具備對解難的堅持,「Nick喜歡嘗試新事物、解決問題,佢正正有毅力,對科學有興趣。」

中大就讀四年曾以第一作者及共同作者身分發表5篇研究論文

在中大的四年間,Nick以第一作者及共同作者身分發表5篇研究論文,以及獲頒15項校內外獎學金,曾遠赴英國牛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上海復旦大學等院校的研究所實習,研究範疇涵蓋愛滋病病毒、神經發育、肝癌等領域。然而,他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生殖科學在生物醫學上仍存大量未知領域,當中包括女性生殖老化、不育等問題,為不少人所關注,加上相關範疇的研究人員不多,因而矢志在畢業後以卵子為研究方向。

蘇俊的博士論文研究成功發現一種卵子分離染色體的新機制,有助了解染色體異常疾病的成因。圖為新發現的卵子分離染色體新結構。(受訪者提供)

去年於德國格丁根大學修讀博士課程

Nick表示,在大學三年級時,已獲位於德國的頂尖科研機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Max Planck Society)研究團隊邀請加入。經過一番考慮,他最終決定遠赴德國,去年更已於德國「精英大學」計劃院校之一的格丁根大學(University of Göttingen)修畢博士課程。Nick表示,父母已逐漸了解何謂科研,亦開始支持自己。

Nick於其博士論文研究中,發現一種卵子分離染色體新機制,相信有助了解染色體異常疾病的成因,研究成果去年刊登於知名國際期刊《科學》,隨後獲馬克斯‧普朗克學會頒發「Otto Hahn Award」,成為「本年度具傑出科研成就的年輕科學家」。

Nick目前正接受博士後(Postdoctoral)訓練,他目前仍未決定會否回港發展,但其目標十分清晰,便是希望在兩年後成立屬於自己的實驗室,繼續卵子研究工作,並與診所合作協助改善特殊個案、不育個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