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蚊患指數升至10% 四區高於警戒水平 馬灣最嚴重
食物環境衛生署今日(16日)公布,五月份全港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由四月的4.7% 上升至10%,密度指數則由四月的1.2%,升至五月的1.4%。食環署指,有四區的誘蚊器指數高於20%的警戒水平,分別是馬灣(27.1%)、西貢(21.3%)、荔景(21%)及沙田(20.2%),並將於今年六月起,增加監察地區至62個。食環署提醒,夏季炎熱多雨,本港亦於四月錄得今年首宗登革熱個案,已於今年4月20日展開第二期滅蚊運動,呼籲市民須採取措施防治蚊患。
馬灣、西貢、荔景、沙田的誘蚊器指數超20%
食物環境衛生署今日(16日)公布,全港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由四月的4.7%, 上升至五月的10%,反映白紋伊蚊滋生的情況略為普遍。而白紋伊蚊密度指數則由四月的1.2%,升至五月的1.4%,即在誘蚊器中的白紋伊蚊成蚊平均數量為1.4隻,顯示成蚊數量並不多。
食環署指,在57個監察地區中,有四區的誘蚊器指數高於20%的警戒水平,分別是馬灣(27.1%)、西貢(21.3%)、荔景(21%)及沙田(20.2%)。至於各個主要口岸的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亦從四月的0.4%上升至五月的2.3%;每月密度指數則從四月份的1.1%,上升至五月的1.3%。
食環署解釋,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分為四級,高於20%但低於40%為三級警戒水平,顯示該區超過兩成的地方有白紋伊蚊滋生。食環署又指,為加强監察登革熱病媒,食環署將於今年六月起,增加監察地區至62個,新增的地區包括黃大仙西、將軍澳東、牛寮及木棉山、麒麟山,以及長洲北。
四月曾錄首宗登革熱 籲市民採取措施防蚊
食環署提醒,夏季炎熱多雨,有利蚊子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指本港亦於四月錄得今年首宗登革熱個案,呼籲市民須採取措施防治蚊患,例如視察家居及附近環境、清除蚊子滋生的地方、每周最少一次徹底更換花瓶的積水等。
食環署表示,自今年四月起,已採取新設計的誘蚊器取代舊有的誘蚊產卵器。新設計能直接計算成蚊數量,釐定誘蚊器指數,以及制定新的密度指數。食環署每年亦會聯同相關政府部門展開全港滅蚊運動,分三期進行,第二期滅蚊運動已於4月20日開始,將於本月19日結束。滅蚊行動包括︰每星期在民居100米範圍內樹木茂盛的地點,以霧化處理方法殺蚊;每星期巡查及清理積水、施放殺蟲劑、清除棄置的水載容器、進行除草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