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理大與澳門團隊研人工智能 電腦掃描診斷準確率逾九成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新型肺炎疫情蔓延至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多國醫療系統不勝負荷。香港理工大學今午(15日)在網上發布會宣布,與澳門科技大學及國內院校合作,成功開發一套用作快速診斷新型肺炎的人工智能系統。該系統已應用在內地、美國、厄瓜多爾及印度等地,並在國際著名科研期刊《細胞》上發表。
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教授張康表示,系統能通過胸部電腦斷層掃描,診斷出病人是否患上新型肺炎,並於20秒內預測其病情嚴重程度,準確率高達90%以上。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客席教授劉耀南稱,有關技術是醫療界的重大改進,有助臨床預測病人需要多少醫療資源。

香港理工大學在網上發布會宣布,與澳門科技大學及國內院校合作,成功開發一套用作快速診斷新型肺炎的人工智能系統。(Zoom截圖)

理大及澳門科大研究團隊使用來自內地3,777名病人的大型電腦掃描數據庫進行深度學習和測試,建立名為「人工智能輔助影像學對新冠肺炎進行精準診斷、定量測量和重症預測」的系統,能通過胸部電腦斷層掃描,分辨新冠肺炎和其他病毒性或細菌性肺炎,準確率高達90%以上。團隊根據國際標準上有關肺部病變,肺及肝損害的相關研究和年齡等臨床指標,開發了一個綜合評分系統,系統能在20秒內預測病人的病情嚴重程度,從而作後續治療。

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教授張康。(Zoom截圖)

人工智能診斷準確率逾九成 比年資淺醫生高

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教授張康表示,人工智能系統能與放射科醫生發揮相輔相成的作用。他形容,人工智能診斷的準確率和資深醫生相若,比年資淺的醫生高出約兩成。他解釋,新手醫生較難分辨新型肺炎及其他肺炎,而人工智能細看並記住每個病人200至400張掃描照片的每點像素,找出肺部病徵,再造成3D結構做評估。

從病重程度預計病人何時需送深切治療部

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客席教授劉耀南補充,人工智能系統能看到病人肺部出現磨沙玻璃、肺炎、纖維化及積水等情況,從而快速推斷出其病情嚴重程度,「可以估計病人幾時要去深切治療部,或者要幾時要用呼吸機。」他認為這技術是醫療界的重大改進,有助臨床預測病人需要多少醫療資源。

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衞炳江。( Zoom截圖)

本港暫未需要使用系統

張康稱,此人工智能系統已在多間醫院中使用,包括國內的武漢金銀潭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山大學附屬醫院及廣州醫學大學醫院等。在國際上,美國、伊拉克、伊朗、厄瓜多爾及印度均有應用該系統。

至於本港方面,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院長霍文遜表示,系統初期集中提供予疫情重災區或缺乏放射專科醫生的地區使用,幸而香港的病例不是太多,未有使用人工智能系統的必須性,暫時只作學術用途。理大常務及學務副校長衞炳江稱,絕對歡迎本港各間醫院免費使用系統, 學校會與醫管局保持溝通。 

衞炳江稱,絕對歡迎本港各間醫院免費使用人工智能系統。(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