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教育局短期將到校了解電子學習成效 林日豐促收集全港情況
新冠肺炎疫情近日有緩和跡象,教育局亦已公布將分階段復課,停課期間,不少學校為確保學生停課不停學,改以電子或網上教學,然而各學校因資源問題,學習進度各有不同。據了解,教育局正陸續到不同學校了解電子教學的情況。
津貼中學議會當然執委兼獅子會中學校長林日豐認為,各校電子學習的經驗及軟硬件支援不一,各校在停課間的教學情況差異或比平日更大,促教育局收集各校情況及數據作統計,評估如何「收復失地」,並為日後突發停課情況作準備。
林日豐:各校電子教學經驗存差異
連同農曆年假,全港學校已逾一百天無上課,比一般的暑假更長。停課以來,絕大部分學校以網上學習維持教學,但津貼中學議會當然執委兼獅子會中學校長林日豐認為,各校電子教學經驗存差異,老師拍攝剪接技巧、師生電子學習經驗,以至學校IT支援程度都不一,教學進度必然會往年落後:「即使老師及IT人員有足夠知識,學校網絡都難支援到每班按原來時間表實時上課」。
他又說,學生擁有的電子設備數量及質素、有否電子學習經驗及家居情況亦會影響學習效能。林日豐指出,家居空間大小、網絡傳輸速度、多少人共用設備、電子設備質素等均會影響學生在家電子學習的效能,面對問題亦非學生輕易在短時間內自行解決。
電子學習系統非為手機使用者設計 易減學生學習意欲
在九龍工業學校任教的張老師表示,電子學習期間學生普遍被動,基層及性格內向的同學更甚少主動求助,多依賴家長告知,或在老師致電時才能發現他們面對什麼困難。她舉例指,有欠交功課的同學因不熟悉電腦操作,不懂使用系統,最終她花半約小時「聲音導航」教學;另有同學的手機未能登入系統,最終發現系統只支援指定版本的瀏覽器。由於大多電子學習系統設計時以電腦及平版電腦為主,不利手機使用者,操作繁複易減低同學的學習意欲:「手機畫面太細,做填充題都要撥來撥去,左邊看題目、右邊填答案;長題目更難處理;實時課堂時老師寫字要寫到好大,否則用手機的同學看不到。」
金偉明:無電子學習經驗班級進度明顯落後
身兼香港電腦教育學會主席的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校長金偉明指,該校近半學生以手機上實時課堂,而以往參與自攜裝置(BYOD)的班級,有一定電子學習經驗,在停課期間的教學明顯較順暢,學生學習進度亦較佳:「無用開(電子學習)的班,進度明顯慢很多」,而教育局先安排高中生以半日制復課,平衡了教學及抗疫需要,「返半天與完全不返是兩回事,見到面都可以了解學習情況、追收功課。」
而張老師亦表示,地理科實行電子學時遇到不少問題,如地圖閱讀(map reading)是該科必學的部份,但影片及實時教學皆難以評估同學的學習效能:「平時課室教完,可以叫學生試做,他們怕醜,想叫他們舉手示意都難,堂上巡到有誰不懂,直接手把手再教,現在怎教?影相都未必教得明。」
林日豐:教局應收集全港電子學校成效作研究
林日豐直言,是次疫情比沙士時更長、傳染力更強,學生學習存差異,整體教學進度必定會滯後,人文學科的老師尚可調動課程,以電子學習繼續教學,但對需要進行實驗的科學、化學等科目的任教老師而言,面對的困難更大:「STEM教學會有困難,科學實驗上不到,復課後要追趕進度,暑假補課可以說是不爭事實,高中SBA需要實驗,老師很可能要調動暑假作實驗教學。」
他建議教育局藉是次疫情停課的契機,收集各校的資料及數據作統計,一來可研究如何收復失地,二來可供日後同類情況時參考。他又認為,教育局應予學校酌情權,在疫情等特別時刻簡化購入電子裝備程序,以實報實銷形式撥款供學校購電腦借予有需要學生。
教育局近日見教育界談電子學習情況
新界校長會副主席兼鳳溪第一小學校長朱偉林透露,教育局近日與中小學校長會面時,提及想了解停課期間電子學習的情況及進度,遇到什麼困難、挑戰,如何解決等,料會到個別學校視察情況,再綜合網上學習經驗,供日後參考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