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後兩周年】3佔領區清新空氣不再 區區PM2.5超世衛標準

撰文:鄧芯怡
出版:更新:

有人將雨傘運動的力量轉化成從政動力,有人將它視為不可觸碰的傷口。不過,兩年前的佔領區曾擁有過的清新空氣,相信你和我都想再吸一口。
平日車水馬龍的中環、銅鑼灣、旺角在佔領期間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錄得「低」水平,藍天白雲、空氣清新,但在這兩年,空氣質素健康指數已回升至「高或甚高」水平。記者日前到佔領3區量度空氣質素,更發現微細懸浮粒子PM2.5,每區也超出世衛標準,最嚴重的金鐘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58微克,超標1.32倍。
健康空氣行動認為,佔領運動其實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社會實驗,讓市民發掘城市的可能,行人不一定要靠邊站,吸馬路上的廢氣,步行或踏單車也可以是香港的未來。

兩年前87枚催淚彈觸發歷時2個多月的雨傘運動,示威者癱瘓本港部分主要幹道,向政權表達政治訴求,亦迫使車輛改道、車主改乘公共交通工具、巴士公司重整路線,萬萬想不到為這些平日車輛川流不息,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經常處於「高至甚高」,甚至「嚴重」的旺區,帶來短暫的清新空氣。

在佔領運動開始後的幾天,2014年10月1日,健康空氣行動(CAN)人員,帶同監測器遊走於3個車輛數量大減、甚至無車的佔領區,量度主要來自汽車廢氣的微細懸浮粒子PM 2.5濃度,結果金鐘及銅鑼灣分別錄得每立方米18及20微克,比世衛標準每立方米25微克還要低,旺角就錄得略高的26微克。而根據環保署的數據,佔領首天(2014年9月29日),銅鑼灣及中環的路邊監測站空氣質素健康指數均錄得「低」水平,清新空氣可媲美熱門郊遊地點塔門。

事隔兩年,曾經被佔領的金鐘夏慤道再沒有「遮打自修室」、怡和街沒有民主教室、彌敦道再沒有「關公」保佑,換來一輪輪風馳而至的車輛,捲起路上塵埃與空氣中未被吹散的污染物,行人匆匆而過。記者日前(26日下午)再到3個曾被佔領的地區量度PM 2.5濃度,不出所料,3地錄得的數值均超越世衛PM 2.5濃度每立方米25微克的標準,金鐘的平均值最高達每立方米58微克,超出世衛標準1.32倍,銅鑼灣及旺角亦分別錄得每立方米51及56微克。

PM2.5 平均值(微克/立方米)

 

2014 Oct 1

(CAN提供)

2016 Sept 26

(記者量度)

世衛標準

超標

金鐘

18

58

25

1.32

銅鑼灣

20

51

25

1.04

旺角

26

56

25

1.24

註:記者量度當日受颱風影響,量度讀數或有偏差。

各區的PM2.5平均值,上圖:旺角,左下:銅鑼灣,右下:金鐘 (鄧芯怡攝)
政府現時改善道路擠塞方案便是再建多一條路,健康空氣行動指,這策略只會引發更多人購買及駕駛私家車。(鄧芯怡攝)

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

24小時平均:25

年均:10

香港標準:

24小時平均:75

年均:35

*單位(微克/立方米)

柏油路上種出植物,也是雨傘運動告訴我們其中一種城市的可能。

環團:傘運助城市發掘更多可能

雨傘運動激發不少人為香港的下一代站出來,對環境又有何啟示呢?健康空氣行動社區關係經理龍子維表示,較大範圍的無車區對改善空氣污染有極大幫助:「傘運其實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社會實驗,讓市民發掘城市的可能性,行人不一定要靠邊站,在繁忙的核心商業區步行或踏單車也可以是選項。」他認為傘運示範了吸廢氣不是必然要忍受,是可以改變的。

他又認為政府打造香港成為綠色城市,應從交通規劃著手改善空氣,例如擴大現時3個核心商業區的低排放區,由一條街擴展至一整個區,及改劃核心商業地帶成行人專區,並收緊現時空氣質素指標至世衛水平。

記者帶同空氣測量儀器到曾經的佔領地區,量度微細懸浮粒子PM 2.5濃度,旺角區最高錄得每立方米208微克,而平均值為每立方米56微克。(鄧芯怡攝)

微細懸浮粒子(PM2.5)
特性:懸浮於空氣中、直徑少於 2.5微克粒子
來源:可由燃料燃燒、車輛廢氣及工業排放等產生
影響:體積細小,能深入人體肺部,影響呼吸,並加劇心血管或肺部疾病,
破壞肺部組織等,更有致癌風險,
對長者、小童的影響尤其嚴重。

環保署回覆稱,從2011到2015年路邊空路邊空氣監測站錄得的微細懸浮粒子(PM2.5)下降21%。同期間,一般空氣監測站錄得的PM2.5濃度亦下降24%。

環保署已展開檢討空氣質素指標的工作,目標是在2018年內完成檢討,並會評估收緊空氣質素指標的空間。

署方又表示,雖然行人專用區對行人環境有所改善,但在設計行人環境改善計劃時,也不可為附近道路帶來嚴重交通及環境問題,當局需要等候適當機遇例如地區重建或發展新區,並聆聽不同持份者的意見,以考慮是否推展新的行人專用區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