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戴手套穿雨衣就安全?黃任匡:保護不好、亂脫更危險

撰文:溫嘉敏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令本港人人自危,不少人出入人多密集地方,或會選擇自備個人防護裝備(PPE),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輕易購入專業級別的保護衣,唯有自備「土炮」裝備——浴帽、眼罩、口罩、便利雨衣、手套等缺一不可。不過屯門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黃任匡提醒,部分雨衣太過鬆身,「未必可保護你之餘,脫下時反而造成更大危險」,有機會將上面的病毒或飛沫彈起,感染本身的衣物或身體。
黃任匡又提到另一大伏位是「戴手套」,建議一般市民日常不用戴,既不時常更換,更有機會不為意撥弄頭髮及接觸面部,又減少洗手次數,最終適得其反。

屯門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黃任匡提醒,部分雨衣太過鬆身,「未必可保護你之餘,脫下時反而造成更大危險」,有機會將上面的病毒或飛沫彈起,感染本身的衣物或身體。(楊榮飛攝)

近日不論是機場、醫院,甚至公共交通工具上,都會看到有人穿上即棄式保護衣防疫,但所謂「全副裝備」都是非常「土炮」,像浴帽、眼罩、口罩、便利雨衣、手套,甚至膠袋等。不過黃任匡指,懂得穿亦要懂得正確地脫,即使是醫護人員,如何正確地脫下個人防護裝備(de-gown)都要受過訓練,「因為保護衣上,你會假設已經污染,已經有病毒或飛沫,如果隨便地脫下,就會將上面的病毒或飛沫彈起,感染你本身的衣物或身體」。

黃任匡指如果戴上手套,手套應牢套雨衣衣袖管,讓內裏的衣服、手臂或飾物不會受到污染。(楊榮飛攝)

醫護用的防護衣設計,本來就與市面一般雨衣不同,黃任匡表示,大部分保護衣都是背後開口,有綁帶或拉鍊,讓使用者拉開它離開身體,慢慢捲起再扔進有蓋垃圾桶。

黃任匡表示,大部分保護衣都是背後開口,有綁帶或拉鍊,讓使用者拉開它離開身體,慢慢捲起再扔進有蓋垃圾桶。(楊榮飛攝)

惟一般雨衣為方便不同體型及活動,衣袖設計都非常寬闊,手袖亦不會太長,基本擋風隔雨仍然適用,但到了防疫層面,黃任匡直言「穿不好跟無穿沒有分別」,指如果戴上手套,手套應牢套雨衣衣袖管,讓內裏的衣服、手臂或飾物不會受到污染,「最常見有人會穿起保護衣、戴好手套後,又伸手入保護衣內到褲袋拿手機,前功盡廢」。

而正式的脫下保護衣的程序都是非常繁複,每脫下一件防護裝備,都要清潔雙手最少20秒,次序是由脫手套開始,再到保護衣、再到頭套及面罩、最後才脫下口罩。

+2

黃任匡又提到,不少市民為減少直接接觸外間物品,都會戴上手套,這樣「反而是更污糟,因為你沒有可能每按一下𨋢掣、每開一道門,就換一對手套。而你戴手套時會不為意地撥頭髮、弄眼鏡、戴口罩、脫口罩……戴着手套就很危險」,他建議市民日常不用戴手套,可改為帶一支酒精搓手液搓手,或看到有水龍頭時就盡快洗手。

黃任匡指明白市民會因為疫情感到不安,但認為要帶防護裝備的話,一個外科口罩再加上一個眼罩已經很足夠,「從外地回港的人坐飛機,或去人多聚集的地方,我們建議仍然都是,戴口罩、勤潔手、與他人保持適當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