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反對引入600輛專營的士 斥打擊收入 蘇偉文:兩者定位不一

撰文:陳晶琦
出版:更新:

政府計劃批出專營權牌照,引入600輛「專營的士」。立法會《專營的士服務條例草案》委員會今早(6日)召開首場公聽會。多個業界團體出席會議,反對當局引入專營的士,認為現時的士司機數量不足,加上近月以來經濟低迷及社會環境動盪,倘堅持推出方案,將進一步打擊業界收入,促請當局先解決人手不足、提升現有的士服務質素及處理白牌車問題。
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回應指,引入專營的士並非旨在取締現有的士,重申兩者定位不一、「相輔相乘」。他又稱,方案早於2015年已開始諮詢業界及社會意見,已平衡各方利益。

政府提出引入600輛「專營的士」,多個業界團體於會上均反對當局引入專營的士。(資料圖片)

從事十多年的士司機周靖凱稱,自從近幾年有白牌車出現,的士司機經營困難,亦遇到一小時生意不足40多元,支付車租、石油氣支出後,收入低於最低工資,稱「收入唔好、司機點會心情好?」又反問:「公務員唔加人工,會唔會對市民好?」故他強調,現階段政府不應引入600輛專營的士,而是要打擊白牌車問題。

順豐車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代表葉國華表示,政府早前解釋修改現有《的士條例》繁複、規管司機質素困難,便決定引入600輛專營的士,認為做法不公。他希望,當局能給予業界空間,因為已陸續推行不同措施改變現有的士司機服務質素。

市區的士總會主席陳志楠則指,的士司機現時人手不足、年齡趨老化,加上日後多條鐵路線通車、白牌車出現,倘政府再引入600輛專營的士,會導致生意「嚴重受影響」。

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表示,政府推出專營的士,並不旨在取締及放棄現有的士,而是希望提升點對點的交通服務質素,透過新規管制度,令專營的士及現有的士兩者服務達致「相輔相乘」。

他續指,兩者定位不一,普通的士仍然是個人化點對點服務,收費較能符合普羅大眾接受程度,而專營的士服務貿素較佳、符合網約特色。他重申,政府於2015年至2017年就方案諮詢業界及公眾,故現時推出的方案已平衡各方意見。

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表示,引入專營的士並非旨在取締現有的士,認為兩者定位不一,能相輔相成。(資料圖片)

對於會上提出的士司機供應不足、出現老化跡象,蘇偉文指現時全港有21萬人持有的士駕駛執照,當中5.9萬人為現職司機,引入600輛專營的士僅佔全港1.8萬部的士當中的3%,認為對人手不會有太大影響。

而吸引新人入行方面,蘇偉文則表示政府擬修訂門檻,將持有3年駕駛執照,改為1年便符合資格可考取的士駕駛執照,並於下月起優化筆試。至於白牌車問題,他強調當局重視打擊非法取酬活動、絕不縱容,會嚴厲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