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貧窮人口達140.6萬 創10年新高 議員料未來兩年再升

撰文:張美華 黃詠榆
出版:更新:

政府今日(13日)公佈貧窮報告,本港去年貧窮人口達140.6萬,貧窮率達20.4%,較前年的137.7萬人,增加2.9萬人或2%,即本港在2018年共約749萬人口當中,每5人就有1人為貧窮人口,數字創10年新高。至於在恆常現金福利,即計算綜援、生果金及長者生活津貼等恒常現金津貼等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則為102.4萬,貧窮率為14.9%,較前年的101萬貧窮人口增加1.4萬人,上升0.2百分點。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數字反映過往的扶貧措施成效不大,預料受經濟環境、社會衝突影響,貧窮人口未來兩年會再增加。

+4

邵家臻​:大氛圍較差,弱勢只會越來越弱

立法會議員(社會福利界)邵家臻認為,數字反映政府一直迴避貧窮結構性問題,沒有深切反省,只推出「少修少補」的計劃。他批評,政府扶貧工作如同煙花般,「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對於2019年的貧窮人口人數,他認為經濟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大氛圍較差,「弱勢只會越來越弱」,人數有機會進一步上升。他期望,政府未來改善扶貧政策方向,扶貧委員會亦宜進行改革。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臻認為,今年的貧窮人口或進一步上升。(資料圖片)

張超雄:2020年將更差

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同樣認為,數字反映措施成效不大,「香港財富不斷增加,但貧窮人口不跌反升。」他又指,相信今年的貧窮人口「一定更加高」,2020年甚至會更差,「社會衝突未平息,冇人能夠預料到發生咩事,商家對市場冇信心,紛紛撤資」,憂經濟下滑情況更嚴峻。他認為政府應一改「小修小補」方向,立刻針對性解決貧窮問題,如設立全民退保及改革綜援制度。

委員:高齡化及過渡性青年貧窮值得關注

扶貧委員會委員劉愛詩認為,2018年扶貧數據反映了政策介入後,以恆常現金加非恆常現金如關愛基金內一次性紓困措施加入下,貧窮率由20.4%減至13.3%,貧窮人口減少了49.3萬。其中人口高齡化以及過渡性青年貧窮是值得關注的地方,作為委員之一會積極就以上兩方面建議政府作長遠扶貧策略。

她又指出,就業是解決貧窮的其中一個主要方向,在目前經濟環境下,官商民可重整就業的結構性,例如重點推出長期人手不足的職位,吸納因近期社會問題而失業的人士,一方面能短暫解決失業,另方面可提升求職人士的技術能力。同時政府及非政府組織可創造短期和臨時職位,紓緩短期失業情況。

社聯促改善綜援 年輕大專生可續領

社會服務聯會也表示,扶貧成效由2017年的5.4%,上升至2018年的5.5%,多了1.4萬人脫貧,不過整體貧窮人口不跌反升,反映扶貧政策出現結構性問題及扶貧力度不足,未能讓整體貧窮人口下降。

社聯稱留意到青年貧窮率在政策介入後仍有所增加,同時24至29歲青年貧窮人口,有近四成半均為在職,顯示扶貧措施未能協助弱勢青年。該會建議將資助全日制課程,擴展至兼讀制專上課程;又建議對於有年青成人的領取綜援家庭,容許該年輕成人於第一次投入職場時一段時期內,如半年或一年,豁免計算為家庭成員,以免使整個家庭脫離綜援,並應容許修讀大專課程的年輕成人可以繼續領取綜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