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男到馬來西亞玩激流 染鈎端螺旋體病入院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衞生防護中心最新一期《傳染病直擊》公布,一名30歲男子7月下旬到馬來西亞玩激流後,感染鈎端螺旋體病,出現頭痛、發燒和關節痛病徵,要入院接受抗生素治療。另有一名61歲女病人7月底到訪東莞後感染鸚鵡熱,出現發熱、頭痛和咳嗽等,同樣要接受抗生素治療,兩人情況穩定並已出院。

30歲男子7月到馬來西亞玩激流後,染鈎端螺旋體病。(Getty Images)

一名有長期病患的30歲男子,8月7日開始頭痛、發燒和關節痛,3日後到公立醫院求醫,驗血結果顯示他的血小板和淋巴細胞數量下降,腎臟和肝臟功能受損;他的血清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帶有鈎端螺旋體抗體。病人接受抗生素治療後情況穩定,於同月17日出院。病人指曾於7月22日至27日期間前往馬來西亞,並在當地參加過激流活動,他的旅遊同行者和家居接觸者至今無出現病徵,調查仍然繼續。

另外,一名有長期病患的61歲女子,於7月29日開始發燒、頭痛、帶痰咳嗽和流鼻水,於8月2日前往公立醫院求診,X光檢查證實患肺炎。醫院同日採集她的咽喉樣本,驗出鸚鵡熱衣原體。病人接受抗生素治療後情況穩定,已於8月5日出院。病人曾於7月24日至25日與丈夫及6位朋友到東莞旅遊,病人指期間沒有接觸家禽或鳥類糞便,其家人和同行者至今無出現病徵狀。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鈎端螺旋體病由鈎端螺旋菌引致,主要經過接觸受感染的牛、豬、馬等動物的尿液患病,部份個案經呼吸道感染,病徵包括發高燒、頭痛、肌肉痛及紅疹等,嚴重者的肝、腎、肺功能會受影響。中心指,避免接觸生畜尿液、其污染過的物件及污水,能減低感染機會。本港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截至8月期間,分別有1宗、3宗和2宗鈎端螺旋體病個案。

另外,鸚鵡熱則由鸚鵡熱衣原體引起,患者一般透過吸入帶病禽鳥的排泄物或分泌物而感染,一般會出現發燒、頭痛、紅疹、肌肉疼痛、乾咳等病徵,嚴重可引致肺炎、併發腦炎、心肌炎等。本港2014年、2015年和2016年至8月期間,分別有6宗、2宗和4宗鸚鵡熱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