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惜地球批香港成廢塑料自由港  籲政府做好把關

撰文:袁澍
出版:更新:

香港是自由港,轉口全球塑膠垃圾也非常「自由」,常年向發展中國家輸出垃圾。綠惜地球調查發現,本港分別是今年泰國(首9個月)和菲律賓(頭7個月)的第二及第三廢塑料來源地。過去一年,東南亞國家飽受洋垃圾之苦,近月相繼向輸出地退運數百個問題貨櫃,當中三宗涉及香港。
綠惜地球促請政府做好把關,一方面,不要淪為歐美國家垃圾污染東南亞環境的「幫兇」;另一方面,亦應避免香港的推填區成為發達國家的垃圾場。

綠惜地球創辦人劉祉鋒促請政府做好把關。(袁澍攝)

綠惜地球指出,管制全球有害及生活垃圾貿易的《巴塞爾公約》今年5月已經決議,將在2021年起規管全球廢塑料貿易,即除非得到入口國家的批准,否則不得輸出混合、不可回收及受污染的塑料垃圾。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表示,香港如果不加強及收緊管制,難免面臨垃圾退運衝擊,或者淪為污染東南亞國家的「幫兇」。

綠惜地球指,儘管中國內地2017年宣布禁止「洋垃圾」進口,但2018年香港仍然轉運了28萬公噸的廢塑料,八成轉口往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是多個東南亞國家的廢膠主要來源地。另外,根據香港統計處數字,近三年香港出口的廢塑料總量中有高達65.5%是難以歸類的塑料,即「香港貨物協調制度」編號為。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表示,香港如果不在此刻加強及收緊管制,難免面臨垃圾退運衝擊,或者淪為污染東南亞國家的「幫兇」。(袁澍攝)

過去數月,東南亞國家向廢膠輸出地退回數百個有問題貨櫃,3宗涉及香港。綠惜地球指,香港的廢塑料出入口管制過於寬鬆,令大量垃圾經香港輸出其他國家,很多報稱可以回收的廢塑料,經常夾雜著無法回收再造的塑料垃圾。

許多垃圾貿易商在香港成立公司,再以香港名義轉口到其他國家。綠惜地球創辦人劉祉鋒表示,發達國家因為「風險管理」等因素將垃圾運來香港再轉口,但萬一被當地海關拒收則只會退回香港。他呼籲香港政府應該加強情報收集及執法工作,特別重點檢查難以分類的廢膠垃圾;另外政府亦應該提高對船公司貨物文書監管要求,加強抽驗貨物,促使船公司協力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