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百科】預防寨卡病毒 自保5招
寨卡病毒有何病徵,可以及早留意?
大部分寨卡病毒感染並沒有病徵。寨卡病毒感染的病徵包括皮疹、發燒、結膜炎、肌肉或關節疼痛和疲累。
病徵一般於被感染的蚊子叮咬後2–7天出現。這些症狀一般輕微及持續數天。
寨卡病毒如何傳播?
醫學界相信,埃及伊蚊、白紋伊蚊是寨卡病毒的主要病媒,本港沒有發現埃及伊蚊,但白紋伊蚊非常普遍。另外,巴西常見、俗稱家蚊的致倦庫蚊,也可能有關連。預防患病,認清楚這3種蚊子,並要加強防蚊措施。
食物環境衛生署資料顯示,全世界發現有3,000多品種的蚊,本港錄得超過70種不同的蚊子。常見有白紋伊蚊、致倦庫蚊和三帶喙庫蚊等。蚊一般於水面產卵,雄蚊一般只能生存一周,雌蚊能活2至3周。為防蚊傳播,最簡單是清理家居及環境中的積水。
寨卡病毒亦在人類精液中發現,可以透過性接觸傳染,另外,也可透過輸血和母嬰感染傳播。
由於現時並沒有預防寨卡病毒感染的疫苗,也沒有治療藥物,主要是透過症狀療法以紓緩不適及預防脫水。因此,預防被蚊咬非常重要。
安全驅蚊方法-成人及小童
穿着寬鬆、淺色的長袖上衣及長褲;如果驅蚊劑是給小朋友使用,應選擇較低濃度避蚊胺的昆蟲驅避劑(上限10%)。在外露的皮膚和袖口、衫領等地方塗上昆蟲驅避劑。用於小朋友時,由成年人先將昆蟲驅避劑塗在自己手上,然後再塗在他們身上。避免塗在他的手和眼部周圍,口部、傷口或者敏感的皮膚上。如果要補充昆蟲驅避劑,應該塗在小朋友的衣服上。
孕婦驅蚊有何要特別注意?
在蚊子活躍時段(如黎明及黃昏),孕婦應盡量留在室內。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學會代表曾德賢醫生表示,寨卡病毒在南美洲的病例中,有不少孕婦及嬰兒「中招」,主因孕婦和嬰兒較成年人更「惹蚊」,「他們新陳代謝更快,排出體外的二氧化碳較多,體溫亦較高,易成蚊叮目標。」
曾德賢建議孕婦防蚊時,要盡量用天然物品,如用香茅油、檸檬油等,取代蚊怕水,因蚊怕水中的避蚊胺,有機會影響懷孕安全。他續指,在巴西的寨卡病例中,不少孕婦曾出疹,故提醒孕婦若擔心感染,便要定期到醫院或診所檢查,特別留意自己有否出疹,亦要盡量避免前往高危爆發地區。
外遊人士要注意什麼?
如非必要,應考慮延後到訪寨卡病毒持續傳播的地區。最少6星期前,徵詢醫生及接受旅遊健康評估;旅途中:在設有冷氣設備和良好蚊帳設施的房間作息;如到寨卡病毒流行地區,應帶備便攜式蚊帳,並在蚊帳和衣服上使用殺蟲劑氯菊酯。切勿將氯菊酯塗在皮膚上;從受影響地區回來後至少21天内,須繼續使用昆蟲驅避劑,若感到身體不適,應盡快求醫。到受影響地區外遊,應考慮避免發生性行為,否則應使用安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