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設「物聯網成熟度指數」評裝置績效 專家:可解決燈柱問題
上周六(24日)觀塘遊行期間,有示威者拉倒及拆除多枝「智慧燈柱」,其內部組件引起「監察」市民私隱的恐慌。有物聯網專家表示,大眾對「智慧燈柱」有顧慮,政府應聽取意見作改善。
「智慧燈柱」中涉及傳感器(Sensor)及物聯網(IoT)等技術技術,惟類似的智能裝置效用及安全性等,國際間暫未有統一標準。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 今(26日)宣布,啟動新訂立的國際標準「物聯網成熟度指數」(IDex),形容是物聯網的「米芝蓮」,釐定機制與規格作評估相關裝置,並作績效評級。
早前有示威者在智慧燈柱內部組件,發現「藍牙發射器」供應商疑與內地天網工程承辦商之一、「上海三思」有關,質疑蒐集的資料會傳至內地。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即日澄清後,昨(25日)再指初步點算九龍灣常悅道有20支智慧燈柱受到不同程度破壞,預料重新購買和安裝需時2至3個月。
而政府成立的多功能智慧燈柱技術諮詢專責委員會,邀請業界專家和學者,檢視相關私隱保護與資訊保安技術事宜。委員會之一的IEEE P2668物聯網成熟度指數主席曾劍鋒,今日出席香港科技園公司舉辦「智慧城市傳感器及物聯網標準會議暨IEEE P2668物聯網成熟度指數啟動禮」後,接受傳媒訪問時直言,對燈柱受損感到傷心,並稱相信政府已知悉民意,會再做改善,及向公眾交代詳情,惟他未再評論事件。
不過,對於傳感器運用與私隱問題之間可如何作平衡。曾劍鋒表示,傳感器可應用於樓宇、運輸等不同產業,「技術上有辦法令資料處理更加安全,包括可先刪除部分資料,如分析人流經過,但可以不知道是誰經過。」
他續指,私隱項目亦是訂立IDex標準的項目之一。IDex由獨立國際工程組織IEEE標準協會訂立,「P2668物聯網成熟度指數」於去年3月獲批開始項目,他預料約需2年時間作研究,釐定一套機制與規格,以評估物聯網裝置和傳感器,進行績效評級。
指數將設有評分,標準包括:安全性、時延、功耗、探頭、使用及管理過程等,最高分為5分,由至少20組不同界別的專家組評定,「比如醫療方面,要求低延時的準繩度,消費及工業方面要求亦各不同。」
料國際間大部分公司僅得2至3分
他透露,目前有約數十間公司、機構參與研究,包括惠州潼湖科技小鎮、科學園區公司及跨國公司等,其後會邀更多範疇的專家加入評審機制,目前估計國際間大部分公司僅得2至3分。
香港科技園公司電子、信息及通訊科技群組及智慧城市科技平台總監楊天寵表示,智慧城市傳感器及物聯網(SIoT)為傳感器(Sensor)及物聯網(IoT)的合稱,是推動智慧城市項目發展的重要元素,應用於零售、運輸、建造、環境管理及醫療等不同產業,園區目前有逾100間公司從事相關設備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