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與有心人對話解分歧? 那些年林鄭與民間的三場對話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反修例風暴仍未有平息跡象。特首林鄭月娥昨日(20日)表示,將建立對話平台,與「有心人」溝通,聆聽意見,化解分歧和矛盾。
在原則上,社會經過兩個多月的衝突,如果可做到「各方保持克制,以對話解決分歧」,自然值得支持。然而對話的前提,是雙方皆有誠意收窄分歧,令對話變得有意義,而非各說各話,寸步不讓。
溫故知新,由林鄭月娥擔任問責官員後,就爭議議題和民間人士直接對話,過往至少有三次。其中2014年雨傘運動政改爭議期間,林鄭月娥率領一眾官員與學生代表進行「五對五」的對話,還有皇后碼頭、囍帖街爭議等,林鄭皆提出以「對話」拆彈,相信不少港人仍然記憶猶新。

▼8.18「流水式」集會▼

+30

1. 皇后碼頭--碼頭照拆,保育走數,林鄭官運亨通

政府於2000年代初計劃興建中環灣仔繞道,被認為具歷史價值的皇后碼頭面臨拆卸,即使已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一級歷史建築,但都要遷就發展「冇得留低」。計劃引起保育人士大力反彈,2007年4、5月起,社運人士於碼頭留守抗爭,行動直至7月達到高峰。

林鄭月娥於2007年7月上任發展局局長,即要處理皇后碼頭爭議。該年7月29日,林鄭親身出席兩個公開論壇,與抗爭者近距離對話,解釋政府立場,再引用自己當年就讀港大時也參與過社運的經歷,勸抗爭者停止絕食,答允會保留碼頭牌匾等文物加以保育、覓地重置。林鄭月娥被讚對答得體,在官場聲名大噪,鞏固其「好打得」的名聲,為她日後繼續升官打下基礎。

只不過,撫今追昔,12年前這場對話的結果,就是示威者的訴求未獲政府積極處理。警方於該年8月1日清場,碼頭照拆可也,重置問題拖到今時今日,連中環灣仔繞道都通車了,都未有解決。皇后碼頭的「屍骸」,到今日仍然存放在大嶼山狗虱灣政府爆炸品倉庫,繼續封塵,整個保育計劃「走數」至今。

▼皇后碼頭重置爛尾收場▼

2. 囍帖街--暫緩後繼續拆,平民社區變高級購物區

林鄭上任發展局局長後,另一個爭議項目是灣仔利東街(俗稱囍帖街)重建。政府在2005年,將當時的利東街業權收回,計劃重新發展(項目代號H15),但計劃受到當區居民的質疑,認為會令當區的特色消失,以及影響居民生活,項目亦引起保育人士的關注。雙方爭持不下,亦有居民留守拒絕離開,令當局難以動工拆卸。2007年10月5日,15名示威者與警方發生衝突被捕,引起社會迴響,政府一度暫緩工程。

林鄭月娥自10月底開始,多次和該區居民及商戶組成的「H15關注組」,以及協助街坊的專業人士會面對話。不過該年12月,市建局動手繼續清拆利東街唐樓,商戶葉美容(May姐)一度絕食逾3日抗議,但林鄭堅拒煞停重建計劃。

最後利東街被拆卸重建成商住區,發展成今日的「囍匯」,基座的購物商場保留了「利東街」的名稱。不過項目被指已由平民社區變成高級購物區,沒了囍帖街原本的特色。當年有份參與抗爭、現為本土研究社成員的陳劍青更認為項目已「不倫不類」。

2014年傘運期間,以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為首的官員,與「學聯五子」會面。(政府新聞處圖片)

3. 政改對話--政制改革未見寸進,5學生代表4被拘

2014年,因應人大8.31決議,民間抗議特首普選方案存在篩選,9月28日起發動佔領行動。10月21日,時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率領時任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時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時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劉江華及時任特首辦主任邱騰華,與學聯代表周永康、岑敖暉、羅冠聰、鍾耀華及梁麗幗對話,由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主持,當時會面獲全港以至國際社會關注。

不過,對話最後沒有帶來任何積極改變,加上佔領愈拖愈久,民氣持續消耗,抗爭者陣營亦出現內部矛盾,運動無以為繼,最後旺角、金鐘、銅鑼灣3個主要佔領區先後被清場。

往後,當年有份參與會面的5名學聯代表,除梁麗幗外,都先後因為與傘運相關案件被判或一度被判入獄(岑敖暉、鍾耀華獲緩刑)。2015年,政府推出8.31框架下的政改方案,在立法會僅獲8票支持、28票反對(因建制派當時協調失誤一度離場),遭大比數否決。

雖然當年的政改爭議看似告一段落,但雙普選何時落實的問題仍未解決,成為日後政治矛盾的底因之一。今年《逃犯條例》引起的爭議,民間的五大訴求之一,正是重啟政改實行雙普選。

林鄭月娥8月20日會見傳媒時,表示即將成立「對話平台」。(張浩維攝)

寸步不讓的「對話」 只是毫無交集的平行線

所以,林鄭提出對話,原則上是好事,但提出對話者的「信用評級」也相當重要。尤其,林鄭月娥過往多次與抗爭者「對話」,所涉議題都未見政府有積極回應。所謂事不過三,林鄭第四度提出「對話」,又如何令公眾相信政府願意聆聽、跟進,令對話可以帶來實質效果,相信是不少人心中的疑問。

而面對一個「無大台」式運動,政府所指的「有心人」又是指誰?也是一個相當關鍵的問題。而且,當來自不同社會光譜的人士,都提出林鄭應考慮明言「撤回」修例、考慮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或類似的組織,但當各界都試圖向政府獻計緩和政治局勢的時候,林鄭仍只將事態當作治安事件只求用警力「止暴制亂」,如此氣氛下的「對話」,其實想談些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