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逾半超市商品被後期加膠 一串巨峰五件膠被批畫蛇添足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超市濫用塑膠包裝問題久未改善,繼有環團發現超市為有堅硬外殼保護的菠蘿及椰青裹上果網或薄薄的保鮮紙,再發現逾半超市蔬果、麵包及熟食類貨物的即棄塑膠包裝,是超市後期自行添上,被批做法畫蛇添足。以一串日本巨峰提子為例,除了供應商提供的果網、膠托盤及膠紙,超市再另加一個膠托及一層保鮮紙。

有調查發現,逾八成超市貨品被即棄塑膠包裹,部分甚至被包至難以看見蔬果外貌。(勞敏儀攝)

綠色和平在六月中與125名市民組成「全城超市查膠隊」,到訪全港12個超市品牌旗下的56間分店,檢視五類貨品、共12,141件產品的即棄塑膠包裝使用量,結果顯示切件裝生果貨品全部被包膠,蔬菜及熟食的整體包膠率超過九成,自家品牌新鮮烘培品和完整生果則分別有74%及67%被包上塑膠。

一田最多膠 city'super自行包膠率逾七成

調查發現,超過八成超市貨品被即棄塑膠包裹,當中發現最「膠」是水蜜桃禮盒,13個桃共用了22件膠作保護,整體包膠率最高的首三位超市分別是一田(99%)、AEON(89%)及Taste(88%)。超市自行包膠情況同樣嚴重,當中city'super位列榜首,自行包膠率達73%,例如為兩個番茄、一串已有完整包裝的巨峰提子,額外加上一個膠托盤及裹上薄薄的保鮮紙。

▼超市包膠氾濫情況▼

同一集團 不同超市減塑指引不一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指出,惠康與百佳的自行包膠率分別達56%及53%,截至七月兩大品牌分店數目達442間,市場佔有率超過一半,需就包膠問題負上最大責任。她補充,超市使用過多無謂包裝,卻未見有顯著減塑方針及欠缺清晰指引,例如Fusion及Taste同屬屈臣氏集團,後者的包膠率卻比前者高近一成半。

雖然部分超市強調使用的膠袋採用可生物化解物料,陳可淳解釋,加入P-Life添加劑的塑膠只會加快碎裂速度成為微塑膠,而可生物降解、用PLA(聚乳酸)製成的塑膠需在高濕度、高溫環境下才能分解,故落入堆填區也難自然分解,少用及重用才是最好解決方法。她指,包膠也需成本,保鮮紙需洗乾淨及除去標籤才能回收,部分膠托盤也難辨別是什麼類型塑膠,增加回收難度,希望各大超市反思「值得為只用三秒鐘的膠、為美觀,塞爆堆填區、影響環境?」

陳可淳指出,超市使用過多無謂包裝,卻未見有顯著減塑方針及欠缺清晰指引。(勞敏儀攝)

環團促超市立即卸下無謂包裝

近年部分都市人嘗試「裸買」,百佳早前宣布在三間大學分店試行減少出售預先包裝進口蔬果及增加散裝形式銷售的新鮮蔬果,也有超市在部分分店試行自攜餐盒有減價優惠。陳可淳希望超市可全面推行減塑政策,提供「無塑」選項,立即卸下無謂包裝,也可提供現金優惠鼓勵市民「走塑」。

一田回覆指,已成立小組重新檢視公司環保政策,例如已實行的美食專櫃走膠行動;膠袋已採用可生物化解物料,食品包裝是其中一個檢視範疇;會在不損害食品質素或安全情況下,減少甚至不用塑膠包裝,期望今年內可完成檢視及改善。惠康表示,正逐步於新鮮食品中心及店舖內減少使用塑膠包裝,並加強內部培訓及提供清晰營運指引,以指導同事按實際需要盡量減少包裝蔬果。百佳則指,由超市自行包裝的蔬果只佔約10%,亦在尋找減少塑料包裝而不損害產品質量的方法及研究使用可回收包裝材料的可行性。

City’Super表示,因應顧客對產品衞生及品質要求,會就較脆弱或易耗損的產品,採用合適包裝方法保護及儲存食材,並積極研究其他包裝物料及方法,例如正採用木製試食用牙籤來取代塑膠材料、可分解的透明膠袋和購物袋等。

AEON回覆指,會直接使用供應商提供包裝,避免重新包裝造成浪費;對於部分流轉率較低商品,只會進行基本包裝,以保持商品鮮度,並減低蔬果在顧客挑選時受破損機會,避免食物因破損未能出售,需要棄掉而造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