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放榜2019】12狀元10人志願行醫 會考狀元:讀醫要接受挫敗
2019年文憑試昨日(10日)放榜,12名狀元來自9間名校,當中10名均擬讀科,有志成為醫生。現為公院醫院醫生的2009年會考10優狀元譚品堯認為,狀元都傾向入讀醫科,是因本港職業選擇狹窄,傳統社會對專業人士有趨之若慕等因素影響。他又以過來人身份寄語「新科狀元」:「入醫學院要預料競爭變得激烈,因為聚集了全港最精英的學生。不可能再永遠考第一,要接受有挫敗!」
醫生組織「杏林覺醒」成員黃任匡醫生歡迎有新血加入醫生行業,他認為香港社會對醫生期望、道德要求很高,希望他們未來可以繼續關心社會,在大是大非下能夠發聲,「無愧於香港人」。
八屆文憑試狀元 逾半修讀醫科
2019年文憑試結果昨日(10日)揭撓,12名狀元內,10人均打算報讀醫科成為醫生。由2012年首屆文憑試至今屆,73名狀元中有39人在接受傳媒訪問時均表示擬讀醫科。
譚品堯醫生是2009年聖若瑟書院會考10優狀元,當時他受訪時亦表示會報讀港大醫科。10年過去,他現時是公立醫院的急症室醫生,過着忙碌的生活。
譚品堯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狀元大多報讀法律、醫科或者環球商業等科目,與香港的職業選擇狹窄,以及受社會的傳統觀念影響有關。他說:「在外國想做昆蟲學家或者研究暴龍也會有很多出路,但香港這樣的選擇很少,甚至不存在。」他亦相信,在現實層大家也會選擇收入可以支撐生活的職業,「在香港當醫生、律師、AO(政務主任)、EO(二級行政主任)的確工作較穩定,收入較高!」加上,中國人社會中家長總是望子成龍,盼他們能夠成為專業人士,因而才會出現狀元均矢志成為醫生等的情況。
不可能再永遠考第一,付出努力有時只是僅僅追上課程進度!
讀醫六年 譚品堯:好難過 犧牲大學生活
談及當年為何決定從醫,譚品堯坦言,當年也是從法律、商科及醫科中作出選擇。他當時覺得,自己性格不夠圓滑,並喜歡堅持原則,故把商科及法律剔去,「讀醫科可以幫助別人,相對地較有意思。」
譚品堯當年是透過拔尖入讀港大醫學院,但他亦以「好難過」來形容6年的大學生涯。他表示,修讀醫科需作心理準備,犧牲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同時要學習接受挫敗。他解釋,因為醫學院內雲集了全港的精英學生,競爭自然變得激烈,「不可能再永遠考第一,付出努力有時只是僅僅追上課程進度!」
不感當醫生有優越感 任何工作也應腳踏實地
然而,完成了6年的醫學院也不等於一勞永逸。譚品堯指出,若要繼續成為專科醫生必須在公院服務及進修、考試,「花大部分時間在工作及進修上,私人時間及與家人相處時間很少。」對於社會認為當專業人士是有優越感,他以「不覺得,與香港不少人的工作一樣」作回應,做醫生與其他打工仔一樣工時長、要捱鬧。
作為一個過來人,對狀元們有何寄語?譚品堯這樣總結:「不應該只是說作醫生,而是選擇何工作都應該要腳踏實地!」
黃任匡:相信狀元了解醫生工作
同樣在公院服務的心臟科專科醫生黃任匡,過去接受訪問時曾公開醫生的「地獄更」生活。他相信,一眾狀元是「醒目仔女」,對讀醫科要有了解,並作出心理準備,「入行不會抱着『嘆世界』的態度。」對於有新血加入醫生行列,他表示歡迎,但笑言自己沒有讀書心得分享。
作為「杏林覺醒」一員的黃認為,每名醫生是由香港的納稅人供書教學培訓出來,因此香港社會對醫生的期望很高,不單是醫學上、道德上也好,「作好醫生需要對社會有承擔,在大是大非要敢講公義說話。」
他引用南宋抗元英雄兼詩人文天祥「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來勉勵後輩,「要無愧於心、天地、社會同香港人」,強調醫生的工作不能單純以一份工作來看待,需要了解背後的社會責任。
▼2019年DSE文憑試十二狀元報讀科目▼
狀元 |
學校 |
報讀科目 |
杜焯賢 |
觀塘瑪利諾書院 |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 |
蕭子聰 |
喇沙書院 |
中大醫學院醫學(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 |
黃子峯 |
喇沙書院 |
中大醫學院醫學(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 |
許友灝 |
喇沙書院 |
中大醫學院醫學(環球醫學領袖培訓專修) |
甘浚祺 |
聖保羅男女中學 |
醫科 |
周伯儒 |
拔萃男書院 |
醫科 |
余曉逸 |
皇仁書院 |
醫科 |
葉卓穎 |
香港培正中學 |
醫科 |
施雲芳 |
拔萃女書院 |
醫科 |
蔡欣平 |
拔萃女書院 |
英國劍橋大學經濟科 |
黃瀚賢 |
聖保羅書院 |
香港大學工商管理學學士(法學)及法學士 (雙學位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