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到】臘腸煲仔飯高鹽高脂 行3.5次彌敦道至可消耗

撰文:李慧妍
出版:更新:
坊間不少煲仔飯以排骨、鳳爪、臘味等高脂、高鹽分肉類作配料,以港人喜愛食的臘腸煲仔飯為例,每100克(約2條臘腸)便有584千卡,含約48.3克脂肪。(吳鍾坤攝)

天寒地凍,一鍋熱氣騰騰的煲仔飯,可謂冬天暖肚美食首選。不過,坊間不少食肆推出的煲仔飯,大都以排骨、鳳爪、臘味等高脂、高鹽分(鈉質)的肉類作配料,以港人喜愛食的臘腸煲仔飯為例,每100克(約2條臘腸)便有584千卡,含約48.3克脂肪,一位體重為60公斤的成人,須步行約13公里才能消耗全部卡路里,等於由尖沙咀起行彌敦道至長沙灣共3.5次,建議高血壓及肥胖人士小心進食。

食多油飯 增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煲仔飯製作過程中,米飯會吸收肉類溶解的油分,加上為免飯焦黏鍋,多會在煲底塗上一層油,以致煲仔飯中含有不少油份,令進食者攝取的熱量增加。其中排骨和鳳爪等菜式皆屬高熱量,其飽和脂肪會增加血液中的壞膽固醇,以及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不少人喜歡在蒸熟煲仔飯後淋上甜鼓油,而成人每天攝取的鈉質量不應多於2,000毫克,煮食時除減少添加食油,亦可用天然調味料,如薑、葱或蒜蓉代替甜鼓油調味,或把甜豉油分開盛載,進食宜少於一湯匙 ,即約含900毫克的鈉質。

「三無」配料 減吸膽固醇


排骨、鳳爪及雞肉煲仔飯最惹味,但若進食此類連皮或連骨肉類,脂肪含量則更高,例如雞皮的脂肪含量高,容易導致高膽固醇。因此,選擇「無皮、無肥膏和無骨」的肉類配料,可減少攝取過量脂肪。另外,海鮮類的魚片、帶子或蝦等低脂食材,每100克食材中脂肪含量均低於5克,適合長者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