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科尖子爭奪戰 曾批中大「走捷徑」 港大醫科課程最多濃縮1年
每年文憑試狀元尖子均成兩間大學醫學院希望「爭奪」的對象。繼中文大學醫學院「尖中尖」計劃獲教育局「開綠燈」,頂尖學生在經評估後可直升二年級,6年本科課程濃縮至5年完成。
另一邊廂,香港大學醫學院亦變陣。消息指,港大醫學院下學年(16/17年度)收取的醫科生,在三年級時可以選擇到海外院校修讀其他課程,醫學院已接洽國際一流學府,供學生交流,即全數235名醫科生可選擇把課程由原本6年濃縮至5年。去年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曾以「教育無捷徑」批評中大「尖中尖」計劃,港大回覆指改變課程是給予學生有時間上的彈性參與交流活動,教育由「無捷徑」變成「有彈性」。
在334新學制下,兩間大學醫學院課程原本需要讀6年,至第7年便可成為實習醫生,完成實習才可以註冊為正式醫生。港大醫學院的6年課程,過往把各醫科科目分散編排在6年時間。據了解,2016/17年入學的醫科學生,在課程上編排有改變,各醫科科目會編排在一、二、四、五及六年級,共5年時間。在三年級時,則可以選擇在到海外院校修讀其他課程,本科課程變相濃縮最多一年。消息指,醫學院已聯絡部份國際頂尖學府,供學生作海外交流或做研究,當中包括哈佛、耶魯、劍橋大學等一流學府。
今屆DSE狀元人數甚少,只有4名學生考獲7科5**級別。狀元之一、有志入讀港大醫學院的皇仁書院黃灝森同學接受《香港01》訪問,他透露,已知悉港大醫學院的課程改動,認為可以更豐富學習經驗,課程吸引。他知道中大亦有「尖中尖」計劃,但港大醫學院「比較多師兄,有人教路」,故首選仍然是港大。
中大去年推尖中尖 梁卓偉高調反對觸礁
中大醫學院早於去年公布,濃縮一年醫科生課程的概念,被稱為「尖中尖」計劃,以「跳級」直入二年級吸引文憑試尖子報讀,並可選擇在完成五年級課程後,到海外交流或者作人道救援工作等。中大欲推出「尖中尖」計劃,卻阻力重重。當時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公開質疑中大的做法,可能違反醫生培訓規定,梁在鏡頭下質疑該安排猶如教育「走捷徑」,要求教育局及醫務委員會澄清,最終令中大煞停計劃。中大的尖中尖計劃今年終獲教育局及醫委會「開綠燈」,隨時可「上馬」實行。「競爭對手」港大醫學院,於批評中大後,亦在16/17學年更改醫科課程編排。
港大:學生彈性參加有興趣活動
港大醫學院回覆稱,因應334學制為學生帶來額外空間,16/17年度起入讀的醫科生,可通過教學時間表的「調配」、個別單元「優化整合」,在不影響整體課程結構和不縮短學習年期的情況下,讓學生在第三年有時間上的彈性參與適合自己志趣的學習活動,例如海外交流、科研實習、人道救援工作等,務求擴闊學生視野。發言人形容該項課程變動是「增潤部分」,235位醫科生亦可參與。港大再強調「教育無捷徑」,學生從進入大學便應站在同一新起點,又認為大學應為每位學生提供發掘潛能的機會,而不應只傾向其中一小部分所謂「尖中尖」。
教育局、醫委會未接獲港大通知更改課程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並未聽聞港大有意更改其醫科課程的結構,又指港大是獨立自主的法定機構,在收生和課程設計方面享有自主權。局方稱,大學應確保其課程安排能達致新學制的目標和要求,並善用因應落實新學制而獲得的額外公帑資源。如涉及專業課程,其課程水平亦應滿足專業團體的要求。在滿足上述原則的前提下,校方可自行設計課程結構,教育局不宜干預。醫委會秘書處亦回應指,沒有收到相關資料,故此沒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