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入學成績換算機制不清 少數族裔考國際中文試 取佳績無所用

撰文:廖潔然 林振東
出版:更新:

政府自2010年起積極鼓勵少數族裔學生報考國際中文科考試,並以這些「其他中國語文成績」,替代中學文憑試的中文科成績,用來報考大學。
然而,各大專院校未有為此製訂清晰的成績換算機制,只簡單定出收生門檻成績,令非華語學生無法如報考文憑試全科的學生般,按照往績估算入學機會。
菲律賓裔年輕人Aljon是去屆文憑試考生,考獲一科5*、兩科4級的不俗成績,應考普通教育文憑高補程度試(GCEAS)中文科亦得到B級。然而因院校換算機制不清,他不敢報讀較心儀的城大商學院,只入讀較次選的嶺大商科,慨嘆:「原來考得好,反而更難估算入學機會」。

Aljon說話沉穩、想法踏實,並無過分埋怨相關院校,唯獨提及各校籠統回覆「case by case」處理入學申請,他才不禁流露出無奈神情。(林振東攝)

3年申請增逾倍

政府每年花費逾200萬元經費,資助非華語學生應考國際試中文科,有關成績更可替代文憑試中文科,用作參加大學聯招辦法(JUPAS),報讀本港的資助學士學位。根據JUPAS提供的資料,過去幾年參加聯招的非華語學生愈來愈多,由2013年的326人、增加逾倍至今年的665人。

在香港土生土長的菲律賓裔青年Aljon,在學成績一向優異,有志入讀科大或港大工商學系,惜去年應考文憑試時在數學科失手,僅得2級,料跟兩所「名牌大學」無緣。躊躇如何更改JUPAS選校次序之際,他發現用作替代文憑試中文科的GCEAS成績,雖取得B級的不俗成績,但各間院校只提供「最低入學要求」,Aljon根本無法把成績換算成文憑試等級,並藉此推斷入學機會。

Aljon當時更感混亂和不安,為了「穩陣」起見,他寧願保守一點,連本來排在第三、且有面試機會的城市大學也不敢選擇。
 

Aljon本來心儀入讀城大商學院,坦言若了解成績如何換算,會「更有信心」放在第一志願。(資料圖片)

9大學回覆「case by case」

根據JUPAS的成績參照方法,大部分院校接受GCEAS中文科的E級,可視作等同文憑試中文科3級。然而,若在國際試中考到更高成績、是否可視作更高的文憑試成績,又是否等同有更大機會被取錄?

Aljon坦言,這根本無從稽考,他形容當時面對一個比合格更高的分數,竟反而「不了解自己成績如何」,情況頗為諷刺。

為此,他以電郵向數間大學查問相關成績換算方法,以及過去的收生成績紀錄,並註明自己各科成績,期望得到指引,但院校都只籠統回應「case by case」(視乎個案而定)。及後,他再向香港融樂會求助,可惜輾轉間收到全港9間大學的回覆,依然是一句「case by case」,令Aljon大感無奈和浪費時間。

拿着「不清不楚」的總成績,性格踏實的Aljon惟有收拾心情,背負着一科「未知數」,修改JUPAS選科次序。為了確保入讀從小到大的理想學系並將來從商,Aljon將已達到入學門檻的城大工商學系也捨棄,最終入讀了第三志願嶺大工商學系。事隔一年,Aljon雖不再感到可惜或不忿,但坦言能當初清楚知道中文科成績該如何換算,必定「更有信心」將城大放在首志願。

(資料圖片)

院校實際收生成績高

服務香港少數族裔的融樂會項目經理卓文寶指出,每年都收到不少關於「其他中國語文成績」換算機制不清的求助電話,Aljon的個案並非個別例子。

《香港01》向9間參加JUPAS的大學查詢,至截稿前獲理大、港大、城大、教大、浸大、嶺大及中大回覆,資料顯示自2013/14學年起,以「其他中國語文成績」合併文憑試成績,成功被以上大學取錄的非華語學生人數不多,例如理大、浸大和中大,每年分別只取錄1至2位相關學生,個別年份甚至「零取錄」。

至於實際的取錄成績,除港大,其他院校多數取錄於國際試考獲A或A*級的學生。其中,中大曾取錄「最差」成績的考生,亦於GCEAS中考獲B級,與各院校在JUPAS提供的「最低入學要求」比較,實際收生水平明顯較高。而院校一般沒有提供過去收生成績統計,供非華語學生參考,每年數百名考生無所適從,相比文憑試考生所掌握的資訊,卓文寶認為各院校有待遇不公之嫌。

卓又指,經JUPAS報考大學,如何決定選校次序、對考生會否被取錄可說是「非常重要」,她促請各大學盡快公開相關資料,並提供收生成績統計表,又強調至少必須「講清楚比合格更高的成績,能否提高入學機會」。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